一脉香承,吴氏篆香

2017年4月18日-21日,央视网华人频道在苏州东山宝俭堂、包山禅寺,录制拍摄了纪录片《鼻尖上的中国—一脉香承,吴氏篆香》,以传承和传播中国传统香文化,国家级香炉大师陈巧生和日本香道界友人到场致贺。

篆刻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文化遗产,而篆香则是基于篆刻技艺的香艺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

篆香,起源于唐宋时期,将香料制成细粉,填入篆模之中,成篆文形状后,燃其一端,依拓成的篆形印记烧尽并用以计时,故称篆香,也称犹盘香,在我国古时成为一种计时方式。据祖父吴呈祥回忆,小时候在曾祖父那里得到过一枚“寿”字篆模,据说是好友吴昌硕大师送给曾祖父的。祖父非常喜欢这枚“寿”篆,一次在为曾祖父祝“寿”时,他将自家配制的香料放入其中,做成“寿香”以示孝心并大宴宾客,使“吴氏篆香”的美名得以流传。

我国用香历史久远,“香”在上古时礼天地之用,则曰“上香”,可通天感地、感召神灵;修身养生之用,则曰“中香”;祛病疗疾之用,则曰“下香”。“上香”纯正,传情通神,久用无碍;“中香”复合,可强身健体,亦可长用;“下香”疗疾,量多则有害。

一脉香承,吴氏篆香

吴昊先生介绍,“吴氏篆香”以养生、品闻为主,有平燥之香料复合而成,使人心平气静;亦有甘、凉之材,单品成香,气味沁脾、益思考、助记忆;还有选平和无辛之料,略加入奇楠香粉,易安神助眠。香之五味--辛、甘、酸、苦、咸,入之五脏,可依据香品之味来调和自身所需,使身体达到“平衡态”。

历经年代和运动的洗礼,吴昊的父亲未能传承“吴氏篆香”而成为了一名现代管理者,但吴昊一直有个愿望,要把吴氏这一脉传下去。他从小就抄写香方、学篆字,还学习合香的配伍及特性,进而用心去研究“君、臣、佐、使”的用量与味差,不仅深入了解了“沉、檀、龙、麝”四大植物香的特性和应用,而且对我国传统香料“兰、惠、椒、桂、艾”等使用的得心应手。

在上海举办的中日香道友好交流大会中,吴氏的“艾之深沉”和“纵横柏合”之香品得到一致认可。日本香道界友人未曾了解过此种香方,更未见过这种较大型的篆香,深感香气浓郁、纯厚,沁人心脾,为之陶醉,以及篆字的优美与韵味相结合,那种似曾相识却又难以割舍的情怀可见一斑。于是,许以高价购买香方和篆模,被吴昊婉拒。

日本人所谓的“香道”,其实按中国传统称谓应称作“香席”。在中日友好协会的斡旋下,吴昊答应参加在日本举行的“斗香盛会”,现场将香粉制作一款款的篆香,点燃之后香气四溢,烟气缭绕。在场的很多西方人觉得东方文化很神秘,他们花很多钱消费在香水、香皂上,却没见过手工制作篆香,觉得非常神秘而不可思议。我们的篆香使品香、用香从享受芬芳,进而发展到富有诗意、禅意、灵性与养生,更是让西方人感到惊奇,也倍受日本国香道界同道关注。

一脉香承,吴氏篆香

香,灵动高贵而又朴实无华;玄妙深邃而又平易近人,陪伴着中华民族走过了五千年的兴衰风雨。它是礼的表述,是颐养性情、启迪才思的妙物,又是祛疫辟秽、安神正魄的良药。

香,既能悠然与书斋琴房,又可顠缈于庙宇神坛;既能在静室闭观默照,又能于席间怡情助兴;既能空里安神开窍,又可养生化病;既是一种精英文化,又是一种大众文化,唯灵秀造化源于自然。

香热情暖,轻烟翠雾之中,不知引发了多少灵感,增添了多少热情,降息了多少怒火,带去了多少祝福,催生了多少方略……它启迪英才大德的智慧,濡养仁人志士的身心,架起人天智慧的桥梁,对中国人文精神的孕育与哲学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催化与促进作用。它是中华文化无形的脉。香,物虽微而位贵,与中华传统一脉相承,此非静心不足以传承也。

一脉香承,吴氏篆香

责编:海闻

一脉香承,吴氏篆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