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勇:特朗普能源政策不会显著改变美国和全球能源格局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等共同承办的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第六届年会暨《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在京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在26日上午举行的论坛上表示,在能源和气候领域,特朗普总统竞选期间和就任总统以来,美国的能源政策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中美关系乃至全球气候治理都将产生复杂的影响。在美国新的能源和气候政策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这些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并推动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务实合作。

黄晓勇认为,特朗普总统能源政策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非常关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产业的发展,并取消化石能源开采的部分限制。特朗普虽然拒绝承认其对化石能源的偏好,但他基于不让政府选择优胜者的原则,主张逐步取消过去民主党对新能源行业过多的扶持和补贴;同时,主张增加页岩油气等化石能源的开采、扩大相关行业就业。特朗普总统的这些政策主张,实际上形成了有利于传统化石能源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事实也表明,特朗普就任总统的第二天就签署行政命令批准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基石输油管道项目以及达科他准入项目,逆转了前总统奥巴马2015年秋天对基石输油管道的否决。

黄晓勇指出,特朗普总统能源政策转变的逻辑,除了基于扩大就业的考虑外,还有他对能源供给安全的认识,特朗普希望借此进一步提高美国石油和天然气的自给,从而更好地保障美国的能源和经济安全。背后更大的逻辑则在于他对气候问题的重新认识。特朗普总统彻底否认了碳排放导致气候变暖的说法,认为这只是一个阴谋。

黄晓勇认为,特朗普总统的能源政策与过去相比似乎发生了很大转向,但也不必过于担心特朗普政府对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所产生的影响。首先,应该看到,特朗普对化石能源、环境管制和气候政策的立场并未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可。由于美国地方政府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特朗普的能源政策在具体实施中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抵制。与此同时,在全球对新能源的补贴逐步“退坡”甚至取消、页岩油气开等非常规油气开采成本也在显著下降的大背景下,产业政策对能源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影响正在趋弱,技术变革和经济性选择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正因为此,特朗普总统的能源政策对美国和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就不可能太强,带来的变数亦不会太多。

其次,美国不履行其对《巴黎协定》的承诺,将对美国的国际公信力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对全球气候环境的治理,但不会对中美关系和中美能源合作产生显著冲击。占全球碳排放量近20%的美国不再遵照该协定,无疑会使《巴黎协定》执行的效果大打折扣。这种负面影响不仅在于协定产生效力的空间范围缩小,而且这种不良示范效应或将波及其他国家,使其对国际社会遵守协定和减排的约束减弱。当然中国的气候变化政策是坚定而可持续的,不会以美国的态度变化为转移;同时,无论从现实可能性还是从道义上看,中国不大可能也不应该因为美国放弃承诺而承担更大的义务。

黄晓勇认为,实际上,美国支持化石能源发展的政策,有利于美国进一步降低甚至放弃对中东石油资源的依赖,从而减少中美两国在中东地区的竞争。过去几年,页岩油成为全球石油产量增长的主要来源,随着美国石油产量的增长,美国逐步减少和放弃对中东国家石油的进口,更多转向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石油的进口。加拿大已成为了美国原油主要的来源地,而中东地区在美国石油进口格局中的地位大大下降。加拿大向美国出口的原油规模已达中东所有国家加起来的两倍之多。天然气方面,随着页岩气产量的增长,美国已经逐步由天然气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今后,随着特朗普宽松能源政策的执行,今后美国的油气产品还将在世界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这一转变或将进一步缓和两国在中东地区石油资源获取上的直接竞争。

黄晓勇指出,随着美国国内页岩气生产的大幅增长,近年来美国相继开始对日本和韩国出口液化天然气(LNG)。最近公布的中美“百日计划”初步成果中指出,在LNG出口许可上,美国给予中国的待遇将不低于美国给予其他非自贸协定贸易伙伴的待遇,这意味着美国对华LNG出口上将取得突破。尽管美国对华出口LNG的规模不会太大,由于地理距离较远经济性也并不强,但对中国和全球天然气市场格局和定价机制将产生不小的影响。美国对东亚的天然气出口已经打破了原有的与石油挂钩的定价机制,更多的天然气贸易流向东亚地区还将有助于提升东亚地区天然气定价话语权,缓解天然气“亚洲溢价”现象。            

责编:海闻

黄晓勇:特朗普能源政策不会显著改变美国和全球能源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