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六成单身男因买不起房"被分手"

          裸婚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华商报记者19日从国内知名婚恋交友平台了解到最新一期"婚房"主题婚恋观调研报告显示,"房子=票子=爱情"这样的观点竟得到了近半数单身男女的认同。

近七成单身女性表示婚房应由男方提供

六成单身男因买不起房"被分手"

目前,一线城市的婚房价格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是"天价"。这样使得很多女性在择偶时将"有房族"列为首选。调研发现,57%的单身女性认为结婚需要单独准备婚房,这一比例较之男性高出16个百分点,尤其独生女认为需要单独准备婚房的高达68%。

而对于"男方无房,女方提供婚房"的选项,52%的单身女性明确拒绝,仅有18%单身男性明确拒绝,多数男性会认为会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当对方已经购置了婚房的时候,有14%的女性会要求对方在房产证上加上自己的名字,这一比例是男性的两倍。

国内六成单身男因买不起房"被分手"

此外,有69%的单身女性表示婚房由对方提供,自己不需要准备;认可租房结婚的女性仅占一成,超过半数的女性都不认可租房结婚这样的选择,理由是"房子不是自己的,没有安全感"。

数据显示,六成单身男与半数单身女的身边都发生过因"买不起房而分手"这样的爱情悲剧,因"买不起婚房而分手"排名前三的城市依次为:郑州(67%)、上海(64%)、天津(63%)。根据链家研究院的数据显示:近半数的单身男女都认为90-120平方米的小三房是婚房理想房型,但在真正购买时,更多人却会选择60-90平方米的小户型。

世纪佳缘情感专家张佳芮告诉记者,调研报告中半数以上的单身女性所表现出来的"无房不嫁"的坚定决心,表明当下社会人们的婚恋观已经出现了偏差。她认为,头脑发热决定的"裸婚"固然不值得提倡,但情感上是否互相吸引、价值观是否契合、性格上是否能包容理解才应该是男女双方在婚恋中考虑清楚的。 

一线城市婚房动辄百万、千万

年青一代购房多数靠“啃老”

随着房价的上涨,婚房的购置花费也节节攀升,然而,在适婚的年龄,青年们往往需要父母的支持才能买得起婚房。老人们在支持完他们的学业后,还要支持他们“完婚”,这是中国的特色国情。

一线城市由于整体上处于供给严重失衡的状态,价格仍将继续走高,有数据显示,北京中高端婚房的平均价格已经高达690万,而主力成交面积在60-90平米之间。而作为青年的主力军,90后在置业方面也已成为异军突起的力量。据麦田房产统计数据显示,最近一年(2016年5月-2017年4月),90后买房群体中,购买婚房的占到约40%的比例。在北京,越来越多的85后、90后步入结婚置业期,结婚置业成为商品房刚性需求的主要构成之一。

从报告数据中可以看出,超85%的人期待独立婚房。当然,也可能是迫于房价高企,选择租房的筹婚者也比全国数据高出近10个百分点。

国内六成单身男因买不起房"被分手"

2014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青年蓝皮书: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流动时代下的安居》,其中对5000名80后在京青年的调查显示,有房的青年中,75.3%是靠父母支持下购买的房子,高达80.92%的青年认为,解决住房问题需要父母支持,而认为仅凭个人努力就可以购置房产的不到10%。同年,上海的一份针对2480位青年白领的调查报告也显示,41.18%的人买房时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本人父母,11.76%主要来源于配偶父母,合计超过五成的购房者需要父辈支持。

2016年下半年,随着房价再次上涨,购房需要父母支持的比例继续增加。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一份针对全市1000位20-40岁市民的调查也显示,有503人在生活中还需要父母资金支持,原因由高到低依次是:房价高付不起首付和月供、资金周转问题、收入不够开销、结婚彩礼、婚宴等费用高等。多数人选择“等有了高收入、稳定的工作时”就主动脱离父母资助,仅有少数人表示不需要脱离父母资助。

媒体评论

无房不嫁”应不应受到道德性指责

裸婚指既没有车、也没有房、更没有存款的两个人,在不设立婚宴,不买钻戒,不度蜜月的情况下,只花几元钱领结婚证的简易结婚方式。裸婚既是对现实无奈下的妥协,从彩礼到婚礼,那是一种成本高昂的仪式,再加上婚房、钻戒、蜜月形成的花费,小年轻们注定无力承担,也只能“望之兴叹”。囊中羞涩者无力承担结婚的花费,于是只好“裸婚”。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基于对爱情信仰的坚守和对未来的信心,才使得围城之外者不受物质因素的干扰,而选择了义无反顾的前行。

国内六成单身男因买不起房"被分手"

在物质匮乏的时代,裸婚既是一种时尚,也是一种文化。父辈或者祖辈们,靠着彼此的共同奋斗,获得了物质上的极大回报,也带动了整个社会财富的增长。如今已不再是物质极度缺乏的年代,而是“房产结构性过剩”的时代,“婚在其居”和“无房不嫁”,已然取代了“我只单纯看你这个人”的单维度,而转向了既注重感情的基础,又注重物质的保障,让结婚的门槛更高,代价更大。

有分析称,“无房不嫁”的观念一方面,物质上的过高标准造成了结婚的困难,并成为群体恐婚症的最大诱因。尤其在房价居高不下之下,“无房不嫁”的标准就带有某种原罪。另一方面,“无房不嫁”与传统的爱情倡导格格不入,其本质是一种价值的变异,并成为物质享受和追求的具体体现。

如此论调,显然是把普通的个体看成了“不食人间烟火者”。物质是婚姻的保障,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在物欲横流而倡导移风易俗的当下,裸婚式的节俭更有“大道至简”的现实性。但也不能漠视人对物质的天然追求,以及基于美好未来的现实要求。如果婚房已成为最基本的结婚要件,成了女性获得安全感的物质寄托,成了绝大多数人的共同标准,则“无房不嫁”不应受到道德性指责,恰是权利觉醒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相关链接

中国式相亲:房子最好三环以内 有户口残疾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