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酒驾治理” 警企合作升级酒驾治理模式

QQ截图 滴滴

本报记者  毛晶慧


    8月8日,由滴滴出行、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滴滴代驾主办的“创新与责任助力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暨滴滴代驾两周年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

会上,清华大学法学院公法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对外发布了《代驾行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经历了此前十多年的缓慢初创期,如今的代驾行业已进入了成长期。在酒驾入刑的推行和身边盛行的酒文化背景下,“酒后找代驾”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习惯。

《白皮书》显示,2016年至今,代驾服务需求和市场规模迅速增长。2016年,全国代驾行业的总订单已超过2.53亿单,总产值达154亿元。《白皮书》显示,酒后代驾仍是用户最大的使用场景,占比为97.8%,其次是工作劳累、商务接送、接送家人等场需求。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余凌云介绍说,如今代驾行业发展主要表现出六大趋势,分别是:规模持续扩大;行业格局固化;体系逐步完善;成为生活必备;服务类型多样化;社会价值凸显。

  在“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理念深入人心的同时,代驾行业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据推算,代驾行业去年减少因醉酒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350万起,使83万人免受刑法制裁,减少财产损失462亿元。

  报告指出,酒驾风险的降低,意味着交通管理部门减少了行政成本。2016年代驾订单避免的醉酒驾事故,相当于免去了4.4亿次酒精检测、减少了0.53亿辆次警车以及0.9亿次警力出动,节省车辆检查及酒驾司机管理的累计时间成本为2615.2年,同时减少2525.2年的拥堵耗时。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各地交警部门一直积极探索治理酒驾的新方法,“互联网+代驾”就成为了重要抓手。以滴滴代驾为代表的代驾行业,已形成一种新经济业态,并且成为政府治理酒驾、降低交通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

  《白皮书》还显示,就像淘宝店主、淘女郎、专车司机一样,互联网代驾行业成为一种新型服务业,不仅拓展了就业空间,还催生出多元的就业形态。代驾工作变成了一种新兴的职业岗位,成为很多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全职代驾司机全国平均月收入达到6957元,大幅超过当地平均水平,北上广深杭等一二线城市的全职代驾司机收入更是破万。

  除了代驾本身的社会效应,互联网平台所积累的“代驾车辆”行驶的大数据,也为政府治理酒驾提供了新的武器。

  据滴滴方面介绍,截至今年七月,“滴禹·星程”热力图已被包括南京、武汉、青岛、广州等在内的全国12城交警,运用到日常治理酒驾的工作当中。借助该系统所展现的代价起点、终点构成的热力图,交警可在重点地点、路段布置警力,更合理地安排稽查工作。从而精准打击酒驾醉驾,节约了大量警力、物力。

  据介绍,2015年7月成立至今,滴滴代驾与51座城市的交警部门开展了反酒驾相关活动超118次,内容包括道路安全培训、查酒驾活动、公益活动、反酒驾联盟等,积极推动“反酒驾”理念的深入。

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表示,在未来5-10年中,将会有超过30%的车辆成为新能源汽车。智慧交通体系的建立,需要通过大数据和智慧大脑根据供需做精准匹配,未来交通形态将以共享化、新能源化、智能化方式呈现。“滴滴将致力成为全球最大的智慧交通综合服务提供商。”程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