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明星为何纷纷投身公益?

  当赛场上的辉煌渐成过去,运动员就面临了退役,需要重新回归社会,再去开创一片陌生的新天地。但往往运动员在赛场上的飒爽英姿和退役后种种困难,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退役运动员生存状态困难的话题总能被热议。

  中国体育从业者的“后路”,到底应该怎样才能变得更安全?这困扰着很多体育 从业者,杨秀丽就是其中一位。

  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柔道冠军,在经历了奥运会的辉煌时刻和人生巅峰之后退役,也开始回归社会:从事国家队教练,也致力于柔道项目的推广。

  作为幸运转型成功的从业者,杨秀丽也关注再就业的运动员主体,很多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需要帮扶,有些人特别是伤病运动员在消极地等待“救援”,转型尤其困难,她特别想出自己一份力量为退役运动员做些什么。

体育明星为何纷纷投身公益?——奥运冠军杨秀丽的公益之路

  奥运会女子柔道冠军杨秀丽

  退役冠军创业不忘做公益

  杨秀丽因从业时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在退役后,被邀请参加了诸多公益活动。也逐渐的解到”体育公益“,这个近年来正渐渐为人们所熟悉的名字。除了关爱儿童、乡村支教还有筹办义赛、以体育人等……在了解和参与体育公益的过程中,杨秀丽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体现不仅在赛场,还要在更广阔的社会,或许还可以帮退役运动员打开职业新空间。

  但似乎,缺了一把打开帮助退役运动员职业新空间大门的钥匙。她不懂公益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只是逐渐感觉公益事业的必要性,只是隐约感觉到公益对自己和社会的意义;她不懂怎么区分公益项目,不知如何去选择参加怎样的公益活动,也不知自己将要参加的公益项目到底是不是在有效的运作,项目有没有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

  懵懵懂懂的过程中,杨秀丽通过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接触了国际公益学院的EMP课程,走进了学习的课堂。

体育明星为何纷纷投身公益?——奥运冠军杨秀丽的公益之路

  杨秀丽参加国际公益学院课程 摄影:刘冰

  公益助力打开职业新空间

  培训,是运动员转型必过的一关,只有真正学到技能,才有利于再就业。而学习,是杨秀丽从事公益必过的一关,只有懂得何为公益,公益项目如何去设计执行,能够系统性地学习了解公益,从专业角度去分析自身与公益的切入点,才能找到自己适合的、擅长的内容。

  运动员出身的杨秀丽,第一次接触这样的公益课程,其学习的难度可想而知。

体育明星为何纷纷投身公益?——奥运冠军杨秀丽的公益之路

  杨秀丽参加国际公益学院课程 摄影:刘冰

  在2016年秋季的入学典礼上,杨秀丽第一次听到了王振耀院长对于中国公益发展的解读;而随后的课程中,金锦萍老师对于慈善法、变革理论等内容的诠释,让杨秀丽觉得“这是一门特别有意义,有价值的课程。”

  在EMP课程的开始之初,杨秀丽苦于无真正认知,不了解公益机制,在课堂鲜有向老师提问交流的机会。但随着课程的进展,她逐渐认识到了公益组织从法律、组织框架、机制运行等层面的原理,“这也让我在今后选择自己的事业时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杨秀丽说。

  半年的课程学习,杨秀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题作业,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到小组的激烈讨论,再到自己观点论说文的作成、案例的分析,渐渐形成了她个人对于公益的观点。“

  “我就像小海绵,不断的在吸收各个课程和老师给予的知识、思想。”杨秀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现在再去出席公益活动时,已经能够很专业的去审度这个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的专业性,以此来判断自己是否应该大力的支持它。”

  教务中心学务老师王小威评价道,杨秀丽是班级里特别认真的一个学员,而且是出勤率最高的学员,课堂提问、完成课题作业都特别认真。

  王小威老师介绍说,今年3月的《变革理论与系统思维》课程,杨秀丽有了变革退役运动员就业想法,该想法被作为小组讨论的内容,授课老师和同学给了她很多的指导思想和建议,杨秀丽本人也从中启发到了新的想法,推进了战略方面和逻辑方面的想法,更是萌生了自己的公益想法——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就业的问题。

  放大运动员的价值

  运动员总要离开赛场,开启新生活。

  退役后,有人从事老本行,比如乒乓球“双子星”刘国梁和孔令辉继续在国家乒乓球队搭档执教;有人成功转型,像“跳水王子”田亮投身娱乐圈;更不用说李娜、姚明等巨星,退役后受关注度依旧不减……但像他们这样退役后仍能够生活在“聚光灯”下的运动员毕竟是少数。

  我国每年有3000至6000名专业运动员退役,其中大约40%的人难以及时安置。他们大多数从小就在竞技场摸爬滚打,当别的孩子还在享受年少的安逸时,他们已经开始经受成败的考验,当别的孩子在校园琅琅读书时,他们已经开始遭遇伤病的困扰。在通向金牌的路上,他们中的大多数注定只能成为配角,但中国竞技体育的辉煌成绩中,每一枚奖牌都离不开他们的汗水和付出。而这个特殊的职业,从小习练的基本功在多数情况下并不能转化成退役之后的一技之长,而为此付出的时间又耽误了文化学习和其他技能的培养。那些默默无闻、又或者带着一身伤病的普通退役运动员值得更多关注。

  杨秀丽跟记者说:“竞技体育的残酷,使得国内有很多的运动员,虽然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刻苦训练,但能够拿到冠军的人也还是极少数;他们摸爬滚打落下了一身伤病,却在退役的时候重新面对社会、去像一个新人一样找工作。”

体育明星为何纷纷投身公益?——奥运冠军杨秀丽的公益之路

  杨秀丽接受记者采访 摄影:刘冰

  周期长、投入大、易受伤、误学习、成名难……本来就有诸多理由让家长不愿自己孩子从事竞技体育,退役就业难更让家长们望而却步,长此以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也会受到影响。

  杨秀丽向记者介绍到:“退役后,我在从事国家队教练的同时,也在致力于柔道项目的推广!”

  她到美国专业学习体育经纪人,她跟随国家政策的脚步将柔道带进校园、走进山区,也在此过程中不断反思如何能够做得更优秀。

  而公益这条路给了杨秀丽更多的启发,她以运动员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建立一个平台——直接服务于退役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