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长春历史上那些热心慈善公益事业的人

长春悦来栈主人祖宪庭,因热心公益,被他救助的贫困者赞誉其“德风千里”。资料图片

长春悦来栈主人祖宪庭,因热心公益,被他救助的贫困者赞誉其“德风千里”。资料图片

长春益发合经理孙秀三,因热心公益慈善事业,当时的报纸评论他“似此见义勇为,方今时代实所罕见”。 资料图片

  长春益发合经理孙秀三,因热心公益慈善事业,当时的报纸评论他“似此见义勇为,方今时代实所罕见”。 资料图片

  长春在200余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宽容大气、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这与一代又一代的老长春人对这座城市的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百余年前的长春,就有很多社会精英热心公益和慈善事业,他们中的大多数并非土生土长的长春人,却能以个人的财力物力造福于民,除了捐款、施衣外,他们还开粥厂救济贫民,办学校开启民智,此外还有义渡、义桥等。这些不同时期对长春发展和民生作出贡献的卓越人士,也必将被这座城市所铭记。

  长春晚报记者 赵娟 通讯员 杨洪友

  清末民初 在长春开办义渡、义塾的人

  据记载,清末的长春县境伊通河上有13处渡口。在长春县城以南25里的地方,有一个红咀子渡口,渡口两岸建有船房,是供来往的商旅和船夫休息的。清光绪年间,一个叫王鸿恩的人在此施船济度,来往坐船的人免付渡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义渡”。在王鸿恩之后,还有一个叫范鸿文的人在这个渡口接办。这是当时人的一种善举。

  清末民初,长春绅界代表的胡云藻曾在乡里设立私塾,资助过很多品学兼优的人。当时在关东为官的人中,以宋小濂、徐鼐霖、成多禄三人最为著名,被称为“吉林三杰”。而其中的宋小濂是双阳人,因家贫拿不起学费,曾投到胡云藻门下受业,胡云藻不但免其学费,还尽自己所学教授于他。后来宋小濂被提升为黑龙江省铁路交涉局总办,曾多次和俄国交涉,为我国挽回利权。民国初年,他还出任过黑龙江省都督兼民政长,成为封疆大吏。已经是封疆大吏的宋小濂每次路过长春,一定会亲自去拜谒胡云藻,行弟子之礼。胡云藻的慧眼识珠和大善之心,为国家造就了一位栋梁之材,他也因此被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