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垃圾分类你怎么看 如何才能更好的推行

网络配图

据媒体报道,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某小区的孟先生吃完晚饭后,把生活垃圾丢在了单元楼门口的垃圾桶里。提到为什么没有垃圾分类时,孟先生表示:“虽然有点嫌麻烦的因素在,但主要还是小区垃圾分类桶配置不合理。”

中国环境卫生协会统计,我国每年产生近十亿吨垃圾,其中生活垃圾产生量约四亿吨,此外还有餐厨垃圾1000万吨左右。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生活垃圾还在以每年5%-10%左右的速度持续上升。

2017年6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部署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在部分重点城市的城区范围内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方案明确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范围内的公共机构和企业是实施强制分类的主体。细化垃圾分类相关要求,在对有害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其它类别进行分类。同时要求城市人民政府可结合实际制定指南,引导居民自觉、科学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

虽然垃圾分类的相应法规逐步设立,但推进效果却十分有限。

为何我国垃圾分类却迟迟不能走上正轨?有分析指出,首先是公众垃圾分类意识不够成熟,垃圾分类意识应该从小进行教育,而且国家垃圾分类的法律尚未健全。其次是我国固定的垃圾分类设施并未全面普及,有些城市并未出现垃圾分类桶,只有寥寥城市成为垃圾分类试点进行强制分类。最后国家的政策设施不完整和群众的分类观念淡薄,让垃圾分类、保护环境多数停留在了口头之中。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为垃圾处理立法。现今包括的法律有《废弃物处理法》、《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容器包装再循环法》、《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等。其次垃圾分类意识从幼儿时期就开始进行教育,严格的法律法规制定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在日本实行垃圾分类的初期,仅仅将垃圾分为可燃烧与不可燃烧两类。发展到现今,日本垃圾分类的细分程度和处理方式细致到严苛。例如,一个饮料瓶的不同的组成部分会划分到不同的垃圾类别里。

我国垃圾围城问题日益严重,怎样才能更好地处理垃圾,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垃圾进行分类回收,有利于资源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环卫工人工作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