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街区域考古成果亮眼 再证成都城市2000多年没有位移

千年名寺福感寺揭开神秘面纱

此次考古发掘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发现了成都千年名寺福感寺的遗址。

根据史料记载,福感寺从东晋一直延续到两宋,近千年来一直是成都著名寺院,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参加发掘的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张雪芬介绍,“福感寺前身名为大石寺,后因百姓在此求雨有求必应,于是更名福感寺。”福感寺唐代扩修时,诗人刘禹锡还曾为福感寺作《成都府新修福成(感)寺记》,并形容寺院风貌“绣于碧霄,望之如昆阆间物。”

张雪芬说,综合佛教经典的相关记载,以及近年陆续在宽巷子、同仁路、西安路等地出土了大量石刻造像,可以知道从东晋高僧慧持到四川以后,今日少城及西一带,曾陆续修建了万佛寺等著名寺院。但福感寺的具体地址,并无考古实证。欣喜的是,此次实业街的发掘,不仅出土了五六百块佛教造像的残件,还在出土残碑中发现了“传今福感寺”“章仇来临”“大唐益州福”的字样。张雪芬说,章仇兼琼(复姓)是唐代益州最高长官,曾在福感寺建佛塔,还曾捐资助建乐山大佛。正是这些碑刻文字,证明此次发掘地就是福感寺的一角。

这座延续近千年的成都名寺,历史上的辉煌仍能从出土文物中略窥一二:菩萨头像神态安祥,其立身像上,可见华美璎珞。此外,罗汉、天王等雕刻也栩栩如生。尤其1000多件经版上,雕刻了《妙法莲华经》《佛说阿弥陀经》《金刚经》等经文。历经一千多年,仍能看到经版上残存的金粉。张雪芬说,历史上的福感寺规模宏大,使得众多石刻经版出土成为可能。不仅如此,根据造像残件的体量,可以推测有的南朝石刻造像可达四五米高,这也间接证明福感寺拥有造大像的实力。

实业街区域考古成果亮眼 再证成都城市2000多年没有位移

实业街区域考古成果亮眼 再证成都城市2000多年没有位移

遗憾的是,随着战乱等破坏性事件,福感寺也渐渐衰落,见证辉煌的造像被就地掩埋,直到今日重见天日。

江章华说,安史之乱以后北方战乱、玄宗、僖宗入蜀,而成都社会经济文化继续保持发展态势,蜀锦、蜀刻名满天下,有扬一益二美誉,更一度成为全国佛教文化的中心,福感寺遗址的发现,为其提供了重要佐证。实业街的考古发现成为了成都城市两千多年来未发生位移的最新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