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兴扬:乱世道教出佛教隐、盛世则反是真的吗?

网上流传了很多乱世道士下山救世,和尚关门避祸,盛世道士归隐深山,和尚出门圈钱;这种话,目前已经出现好几个版本了,兴扬听过也有好多次了,越听越觉得尴尬。

既然尴尬,我们就仔细分析下这个问题,真的是乱世道教佛教隐吗?

第一,乱世佛教隐——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一直是小教派,你看三国演义中都没人说和尚和佛教,在晋朝的时候也是如此,直到五胡乱华,华夏大地一片战乱后佛教才盛行起来;乱世佛教发展会更为迅猛,甚至是因为五胡乱华的乱世,佛教才真正在中华大地扎根。  

第二,乱世道士下山救世——按照他们的说法有姜太公、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等,从宗教角度来说,所谓的下山救世,这四个人没有一个人的身份是道士,他们是华夏民族的先贤,没有任何宗教身份;他们也不是下山救人,而是在红尘中历练,然后成为被道教尊奉为神灵。

梁兴扬:乱世道教出佛教隐、盛世则反是真的吗?

第三,盛世才是道教发展的机会——贞观盛世大唐崇道,道教因为国家层面的提升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全真道虽然因为丘处机祖师乱世一言止杀获得了发展机遇,但是真正发展,也是因为天下大定得到了机会,包括后来的龙门中兴,也是在承平之时发展起来的。

第四,和尚乱世过的好——相信大家都听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北朝可是战乱之世!相信大家也听过魏征当过道士,那么魏征为什么还俗了?《旧唐书·魏征传》:“魏征,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产业,出家为道士,好读书,见天下渐乱,尤属意纵横之说。”

天下要乱了,或是不想,也或是不能做个穷道士了,这可能是道士的普遍状况,《新唐书·百官志》崇玄署条载:“天下观一千六百八十七,道士七百七十六,女官九百八十八。”此记载的男女道士数合计仅1764人。

你再看看佛教——《新唐书·百官志》崇玄署:“寺五千三百五十八,僧七万五千五百二十四,尼五万五百七十六。”唐朝之前是什么状况?是从291年的八王之乱,到589年的隋朝统一,近三百年的乱世,道士少固有唐朝崇道对道士资格要求严格的原因,也有道教在乱世中是兴不起来的因素。

那么什么是乱世?

梁兴扬:乱世道教出佛教隐、盛世则反是真的吗?

乱世就是庶民为草芥,统治阶级也朝不保夕之世,在这种世道中人们多渴望来世的幸福,而不是今生幸福,这样道教怎么兴盛得起来?说乱世道士下山的人,乱世你下山了别人不一定拿你当回事,说不定还把你当两脚羊吃了。

那么为什么有这么荒唐的说法了?这与小说中智者道士化有关,也与今天道教落后的现状有关系,一些道士为了推卸自己的时代责任,为了混吃等死,刻意附会这种说法。明清小说中有很多智者都是道士形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华夏先贤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有先贤对道家学说的亲近和引领。

如《史记·留侯世家》描写张良“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张良多以道家之法养生,后世的诸多传说有张良拜赤松子为师最后出家修道的故事。《三国志》中说诸葛亮“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诸葛亮本身擅长道家的奇门遁甲,所以文学作品中的诸葛亮成了道士。

魏征是道士,又是千古名臣,文天祥被俘虏后元朝以高官诱惑,在那时赵宋后裔赵孟頫都做了元朝的臣子,但文天祥说的是我不造反了,我回家当道士去!《明史》载刘基“帷幄语秘莫能详,而世所传为神奇,多阴阳风角之说,非其至也。”刘基运筹帷幄特别神奇,多有阴阳之理。

梁兴扬:乱世道教出佛教隐、盛世则反是真的吗?

当然有原型还是不够的,小说能不能流行还是要看民众,如果当时民众接触的道士跟现在一样,大多数是坑蒙拐骗的坏人,那么民众肯定不愿意看有道教形象的正面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