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中国佛教西学东渐的历史回音《佛光禅影》研讨会在郑召开

聆听中国佛教西学东渐的历史回音《佛光禅影》研讨会在郑召开

聆听中国佛教西学东渐的历史回音《佛光禅影》研讨会在郑召开

聆听中国佛教西学东渐的历史回音《佛光禅影》研讨会在郑召开

人民网郑州6月23日(智泓)一幅画,就是一个时代的表情,就是一段岁月的表情;这些佛造像绘画专题作品,使人仿佛聆听到了中国佛教在西学东渐中的历史回音。《佛光禅影一一申士古代佛造像画选集》研讨会近日在郑州召开。来自美术界、佛学界、收藏界的人士及艺术评论家、史学家、文化学者等40余人参加了研讨。

作家、杂志主编王连明说,该书展示的申士先生创作的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50余幅经典佛造像,创作手法独特,形象栩栩如生,涵盖了美术、宗教、石刻艺术、历史文化等多重信息。

他怀着柔软的心情,用柔软的毛笔,蘸着柔软的水墨,在柔软的宣纸上,为冰冷、坚硬的木石和青铜造像,描上了人的体温。国画材料,油画技巧,分层布色,中西合璧,形意并重,产生独特的表达效果。他以惊人的写实感,呈现出造像的原始风神。一幅画,就是一个时代的表情,就是一段岁月的表情。

油画家路永泽教授说,作者用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和色彩,结合西方绘画光影造型的手法和空间结构,表现出佛造像的凝重质感。作品造型严谨,手法细腻,品味他的佛造像绘画专题作品,使人仿佛聆听到了中国佛教在西学东渐中的历史回音。

文艺评论家、散文家张丙辰说,申士先生的作品面相饱满,神色俊朗,眉弓高细,眉宇间流露着智慧和善良,口角微翘,含蓄安祥的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深厚功力,也寄寓着画家自己的审美理想与情怀。特别惊奇的是,他的着墨和用色与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全然不同,表现佛像更自然、更真实、更庄严。尺幅之间,有一种历史风化的沧桑感和穿透力扑面而来,有如从石窟中拍摄的照片一样逼真。

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古石雕专委会秘书长刘正义更是现场赋诗表达内心的感受:"慈悲心中满,大爱纸上传。虔诚付彩墨,大美岂能言。"

而郑州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执行馆长李宝宗认为,展出作品质感极强、逼真异常,被誉为中国水墨画佛造像的创新者,并不夸张。

作家、文学博士李迎春分析说,作者之所以能将佛造像画出如此境界,正是得益于他的慈悲与修为,得益于他的天资与勤勉,得益于他对生活的洞察与感悟,得益于他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得益于他对名利的淡泊与远离。于他而言,创新本为画情达意,落墨全凭一颗禅心。


(责编:王佩、石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