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主要尊像

  【导言】2015年6月20日,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术品鉴赏与市场收藏管理”课程特邀佛教艺术专家陈粟裕老师,为大家解读《藏传佛教的图像学》,课程中详细讲解了藏传佛教的藏密系统、四大教派、活佛转世系统、影响藏传佛教造像的区域与艺术以及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的传播等内容。

  藏传佛教的一个研究其实是和西方学者对于西藏的考古和发现有着非常密不可分的关系,早在上个世纪,大量的一些考古、探险家,包括图齐(Tueci)等人进入了西藏地区,是进行了非常严格的调查,对于大量的寺院他们进行了非常系统的勘测。当然了这一批的成果集中在近些年才陆陆续续发表,或者说他们的中文版才进行翻译,各种原因也就不多说了,但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其实也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国际上对于藏学的一个热度,其实这些年是非常得热的。

  刚刚早上来也听龚老师讲到,关于中国美术史在国外市场和国外大学中的一个趋于逐渐衰落的现象,但是藏传佛教,不说藏传佛教艺术,只说藏传佛教本身,它其实在西方有着非常广泛的基础,也是非常热门的一个学科。但是藏传佛教艺术的发展,只是伴随着另外一个现象,就是现代对于金铜佛像的一个收藏,现在藏传佛教的造像在收藏界基本上炒的热度是非常大的,经常可以看到一尊很小的鎏金造像,年代可能只是康熙年间或者乾隆年间的,价格就能到好几百万,所以由于受众对这个的热衷其实也就是促进了现在藏传佛教的一个研究非常火热的一个状态。

  而目前为止呢,我们对于藏传佛教的研究主要是分为以下几类:一个是对于藏地寺院和造像的考古研究,包括像壁画、造像、解读等等一系列的方式;另外一种就是关于金铜佛教造像的一个分析和研究,我的这门课程主要是以金铜佛像为主,来向大家进行介绍。

  我们来讲一下它的主要的一个尊像:藏传佛教造像题材相当得多,而且数量惊人。据《清内务府各做成活计档》记载,清乾隆时宫廷“造办处”曾按照藏密“六品”,所谓事部、行部、瑜伽部、父续、母续、般若部的分类要求,为皇宫内苑多处佛堂铸造了数以千计的佛像,而且每堂的佛像种类、名称都不重复。一般常见的有300至500种。其中包括三世章嘉活佛主编的《三百佛像集》、二世土观呼图克图撰写的《五百佛像考》等等,就有300、500的一个区分,所以说这个数量相当庞大。而我们主要看到的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个就是祖师像。祖师在藏传佛教这个体系中其实是非常流行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讲求的是一个师徒之间的传授,你跟随哪位上师来学习就表示你跟随了哪一派的教义,就严格要遵循相对应的等级制度,所以说在《菩提道第次广论》开头就是说,要“礼敬上师”,把师傅就当成我们修行的这样一个指导和一个楷模。所以他这个祖师像一般来说就是对于在藏传佛教的造像系统来讲是非常受尊崇的,所以通常来说我们对于历代的高僧大德的造像,其实对他们这个崇拜度是高于我们汉地本土的。

  历史上藏传佛教所崇拜的祖师像很多,无论是来自哪个地区、教派和法系的祖师,基本上都可以纳入所谓的五大派的一个传承当中,并且有的祖师是由多个教派共同尊奉。比方说印度的“六严二圣”、龙树、提婆等等,这些咱们到雍和宫看到,雍和宫的最后一殿就是所谓的祖师殿,供奉的是格鲁派的众多祖师,其中包括印度的这几位也都是在其中。

  还有一些祖师为一派单独所供奉,比方说八思巴就是属于萨迦派所供奉的,宗喀巴就是我们的格鲁派所供奉的等等,一般来说祖师像会仿造祖师生前的面貌来塑造,虽然说他不像佛菩萨那样有明确的量度和相好的要求,但是要根据祖师生前的相貌、宗教习俗和宗教功用来塑造,所以也就形成了祖师像形成了自己的图像学特征。

  我们看到的这个是阿底峡尊者,阿底峡尊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他所戴的桃尖形的僧帽,当然这个僧帽可能很多的上师或者是尊者都会戴,但是他的这个僧帽因为是略呈葫芦形,所以可以说是比较有意思的一种。

  三世章嘉活佛,也就是我们指认在乾隆宫廷当中造像的那位活佛,这位活佛最有意思的是他的面颊的一侧,据说这是严格按照他本人的一个相貌状态来进行塑造的,所以基本上对于他的明显的特征,我们很多人还是能够第一眼就能够认出来。

藏传佛教主要尊像

  还有包括六世班禅造像,以后宗喀巴造像。宗喀巴造像分为两种:一个是我们看到这样一种僧装,另外一种我们下午在首博就能够看得到,所谓的菩萨装,因为传说宗喀巴大师是文殊菩萨的转世,在他诞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做了一个梦,梦见他母亲生他之前有一个和尚来家里敲门,说他自己来自于汉地的五台山,请求住宿住一晚,然后他父亲就让他进来了,结果这个和尚进来之后二话不说就走进了内堂,他父亲就觉得非常得无礼,这个时候他的夫人已经生孩子了,然后他才明白原来来自于汉地五台山这可能是文殊菩萨的一个转世。

  所以基本上在藏传佛教这个世袭当中都认为宗喀巴大师是文殊菩萨的转世,而文殊菩萨在藏传佛教造像当中有一个非常严格的图像学特征,就是他的肩花。藏传佛教的造像很多都是有肩花的,我们待会儿能够看得到,一面是宝剑,象征着智慧的一个强大;另外一方面是金夹或者是金书,同样宗喀巴大师由于是文殊菩萨的转世,也就延续了这两种典型的特征,一面是宝剑,一面是金夹,所以我们看到僧装带尖顶帽的造像有两个肩花的,那无疑就是宗喀巴大师,这是一个特点。

  这个就是最早入藏的莲花生大师,也是祖师像的一个典型,这个是宗喀巴大师的一个僧人的一个形象,但是注意他两面的肩花其实是掉了,在上面应该是还有两块,所以是属于比较残缺的一个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