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历史上的三次经典结集

佛教历史上的三次经典结集

恒觉 

按语:末法时代众生福报甚少,能够值遇佛法已经是因缘难得。然而便是初入佛门的教徒,刚刚接触教理,于三藏十二部不能遍览,难免于佛法生不推转心。虽是口称“明心见性”百遍,恶缘现前不为所动的又有几人?

近日屡有部派佛教和文史研究者诋毁曰:大乘非佛说。使得歆慕佛法之初机者,茫茫然不之所从,颓然废弃复从作恶者当几何哉?

复次,更有西方魔教代言人曰:小乘亦非佛说,三藏十二部均非佛说,佛氏者,妖妄幻诞之人也。似必欲所有僧俗改宗魔教而后矣。亦痛矣夫!

傥无大乘之教,蹴足于小乘罗汉、辟支佛循循渐悟之教,不知末法时代有几许众生可有如此智慧、善根当世得渡乎?更若无大乘净土法门,不假西方大慈大悲弥陀导师、大慈父威神加持之力,复不知多少众生对佛法永难生信,沉沦业障苦海难以拔脱?以三世诸佛哀愍众生之心,当忍见乎?

故曰:大乘法门,于情于理,亦一时之教所归旨,小乘不过大乘之础然。然本师释迦已去,如欲正言立名者,我辈复不敢辞其任。兹有数文,并非全自己见,顾亦可供具足慧眼之人明鉴矣。

佛陀圆寂后,佛陀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为了解决经典结集问题和部派佛教的纷争问题,依共乘(般若乘)所说主要进行过三次结集。

  (1)王舍城结集:  

是释迦佛未圆寂前,舍利弗已与八万阿罗汉,目犍连亦与七万阿罗汉,先行示寂;及佛与一万八千阿罗汉同入涅槃。  

天人讥议谓所有能得自在之比丘,都已涅槃,佛说正法,成灰灭耶?诸比丘众,三藏经之声音,都已从此寂灭。为清除如此讥议故,王舍城中,毕钵罗岩,在佛灭后一年坐夏期间,未生怨王发愿供施臥具,与五百阿罗汉同住一处。于是由大声闻邬波离结集律藏,阿难陀结集经藏,大迦叶结集论藏,三藏如是结集已(主要结集的就是所谓的“小乘经典”)。是时天人增加,非天(魔鬼)减少,如是佛法,可住世长久,而色究竟天,亦听闻三藏结集之事,欢喜赞叹也。毗奈耶难事有颂云:  

佛涅槃后第二度夏天  

王舍城中毕钵罗岩内  

五百阿罗汉一同集会  

未生怨王将三藏结集  (

2)毗舍离城结集:  

第一次结集圆满而后,如是渐次至一百一十年。毗舍离城比丘等,作十种不清净事,以为清净,皆共遵行,于经律中,不见其事,云何为十?如偈云:  

高声共许随喜净  

旧事净与监事净  

道行净与二指净  

治病净与酪浆净  

坐具净与金宝净  

如此十事,皆是违背佛教,乖越正理,不顺苏怛罗,不依毗奈耶,而诸比丘以不清净,作为清净。时有阿难弟子萨婆迦摩之弟子渣巴,与七百阿罗汉,共为集会。由阿育王发愿供施,广说十事问答,详说所得何罪等。

在毗舍离城,重诵三藏,以戒律为主。复为大众广陈,论说是非,悉皆共许,即鸣犍椎,故第二次结集,又名七百结集。

  (3)华氏城结集

  第三次结集有南北二说。

南说,指的是南传佛教,即由印度向南传播形成的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的佛教(以信奉小乘上座部佛教为主)的传说;北说,指的是由印度向北传播形成的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佛教(以信奉大乘佛教为主)的传说。

  

南传佛教所说的第三次结集,指的是“华氏城结集”。相传是在佛灭后二百三十六年于华氏城(又译巴连弗邑、香花宫城、波吒釐子等,摩揭陀国阿育王从王舍城迁都于此,其地在今印度比哈尔邦首府巴特那)举行。

参加结集的是以目犍连子帝须(略称帝须,阿育王之子摩哂陀出家后的师父)为首的一千比丘。

  华氏城结集就是在佛教发生根本分裂之后的一百多年时举行的。

  北传佛教所说的第三次结集,指的是“迦湿弥罗结集”,相传是在佛灭后四百年(一说五百年,近人考定为二世纪初叶)于迦湿弥罗(又译罽宾,今克什米尔一带)举行。

《大唐西域记》卷三等记载了迦湿弥罗结集的情况,但没有明确它是第几次结集。而一些藏传佛教史书,如布顿的《佛教史大宝藏论》(又称《善逝教法史》、《布顿佛教史》)、多罗那他的《印度佛教史》等都明确地将迦湿弥罗结集称为“第三次结集”,并认为具体的结集地点是在迦湿弥罗的恭巴寺或耳严林寺。

参加结集的是以世友(又译婆须蜜多、伐苏蜜多罗,一、二世纪之际,北印度犍陀罗国人)为首的五百比丘。由于迦湿弥罗结集按时间顺序是在阿卢寺结集之后,故近人也有将它称为“第四次结集”的。

  此外,还有传说为集结大乘经典的“文殊菩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