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王屋山:第一洞天之道教与佛教的区别

“悟道”王屋山:第一洞天之道教与佛教的区别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是一个十分庞杂的文化综合体,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医学等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佛教则是外来教,它是在吸收中华民族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在中国扎根并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宗教。

“悟道”王屋山:第一洞天之道教与佛教的区别

佛教道教基本区别在于:

道曰今生,佛说来世;道教讲承负;佛教讲因果。

佛说来世,劝世人忍耐,所谓今世作孽,来世偿还,这辈子凄惨,可能下辈子不再受苦,简单地说,它的宗旨是,把希望寄托在来世;因果者就是上辈子积德,这辈子享福。上辈子造孽,这辈子受罪。

而道教则完全不同,所谓修炼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长生不老,道教讲究今世,信道则信永生,来世的事来世讲;承负者就是祖宗积德,则子孙受到荫蔽。自己造孽,则儿孙受到谴责。

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为人之乐事,天地之大德,以现世为乐土,讲入世;追求延年养生。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老,必须形神并养,即注重"内修"和"外养";道教启发人们去探索人生、人体、命运、社会、宇宙等的奥秘,创建了一种重人生、乐人世的积极生命观;引导人们积极向善、助人为乐、修为今生,只有修好今生来世才能更好。

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人们对现实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须放弃各种欲望,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要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槃(无苦的极乐世界)。

“悟道”王屋山:第一洞天之道教与佛教的区别

另一种说法:

佛教就是教人悟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有色亦空,无色亦空;“凡物之过程,成住环空,终归于空”,有亦是空,无亦是空;禅宗顿悟,只有悟空。

道教则是教人存有:天地有道,由无生有,“道生一”,即有一;“一生二”,即有二,“二生三”,即有三;“三生万物”,即有万物。万物有生,自然因动而生变化,长生长化,而无止境;有则恒有,不会再返于无;天地有灵,灵亦永有;道为有根,则有道。

因此,佛门不言空而悟空,道门不悟有而言有。

“悟道”王屋山:第一洞天之道教与佛教的区别

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区别:

对待生和死的态度。可以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槃”,脱离生死轮回。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离生死轮回。

那么怎样实现涅磐呢?就是人要“觉悟”。佛者,觉也。说到底,就是对人生是苦的觉悟。佛教认为,当你真正认识到人生是苦的时候,你就“觉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

道教是如何解决死的问题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

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就是道教对如何取得长生不老的方法。这句话是源自中国的五行理论,而五行理论又是中医的基础理论。

道教言飞升,佛教曰解脱,都是为了解决人类内心深处的死亡焦虑,超越生死的自然现象,以求得肉体生命的长寿和精神生命的永恒。

“悟道”王屋山:第一洞天之道教与佛教的区别

人类对生命的关注是宗教产生的第一因。人自有自我意识以来其天性就是好生恶死,由于对死亡的恐惧也就产生了种种宗教和崇拜,人类内心深处的死亡焦虑是宗教产生的母胎。佛道两教同样如此。

民间的信仰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不分什么教派的,拜神基本都是有求于神的,是在现实生活之外寻求的一种心灵寄托和精神安慰。

“悟道”王屋山:第一洞天之道教与佛教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