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光泉法师:中国佛教可以发挥独特的“民间外交”作用

原标题:灵隐寺光泉法师中国佛教可以发挥独特的“民间外交”作用

  中新网杭州9月8日电 (记者 方)“‘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为当代中国佛教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这样的机遇下,我们有责任让世界人民从佛教的视角,感受中国文化崇尚和谐、追求和平的思想精髓与人文关怀。”7日,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杭州灵隐寺住持光泉法师在浙江杭州举办的“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论坛上表示,当代中国佛教可以在宗教的“民间外交”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当下,“民间外交”在公共外交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宗教的“民间外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曾经对中国社会的历史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少贡献。现下,中国不少佛教寺院也正以积极的态度“走出去”,参与多种形式的世界宗教文化交流与对话,宣传共建和谐世界的主张。

  据悉,中国佛教源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华传统文化交融而形成中国佛教,进而传入东亚、东南亚。1993年9月,赵朴初提出了中、日、韩三国佛教界“黄金纽带”的构想,如今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佛教界也建立了友好关系。

  “佛教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从来没有把自己作为唯一的中心,而是主动融入当地固有的本土文化,从而促进了多种文明共同的繁荣与发展。这种包容的智慧值得借鉴,这也应该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佛教文化应该秉持的一种思想基础。”光泉法师表示,中国佛教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过程中,也应该基于这一思想基础,进行更多的思考与尝试。

  以往,中国文化尤其是宗教文化传播中的民间外交活动,还多停留在传统的交流形式上。比如,只是停留在某种形式的你来我往,显得过于“外交化”,而缺乏针对现实问题的深层次交流与探讨。

  “我认为,我们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进行佛教文化交流时,除了可以互派僧人进行交流之外,还应该建立各国佛教资源数据库,促进文化交流和研究。如果条件允许,我们一些寺院,可以考虑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道场,与当地国家建立佛教文化交流合作协定,互设佛教文化交流中心。”光泉法师表示,在中国佛教“走出去”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各国佛教历史遗存、艺术文化的整理与保护,积极做好“一带一路”沿途濒危佛教遗迹和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支持各国佛教文化和艺术项目的发掘、成立。

  此外,光泉法师认为,中国佛教界需要提升自身素质,彰显独特作用与良好形象,在“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民间外交”中,不断提升与完善自身形象,将纯正的信仰转化成自立立世的实践,传播正信的理念和实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