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关于南海可燃冰的最新发布会透露什么新信息?

  6月2日,在国土资源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协调领导小组副组长李金发介绍,截至目前,试采井已连续产气超过22天,平均日产8350立方米,气压气流稳定,井底状态良好。

  试采安全评估和环境监测结果显示,钻井作业安全,海底地层稳定,大气和海水甲烷含量无异常变化。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长、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突破性成果。

  

刚刚关于南海可燃冰的最新发布会透露什么新信息?

  

  此前,位于广东省珠海市东南320千米的南海神狐海域,5月10日发生了一件大事。从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矿藏开采出天然气并点火成功,从海面以下1500多米的深度,经过连续8天日均产气1.6万立方米。5月18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作业现场宣布,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首次试采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来贺电。

  试采成功对我国能源发展意义何在?

  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体,多为白色,形同冰雪,可以燃烧,还有个形象的名字“可燃冰”。

  可燃冰是一种低碳清洁能源,甲烷含量高,且使用起来,比常规天然气所含的杂质更少,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是未来理想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

  国土部地质勘查司司长于海峰表示,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巨大,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利用将会大大提升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程度,降低对外依存度,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据他介绍,按照《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引导企业进入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领域,促进油气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此举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支撑油气体制改革都具有相当意义。”

  此次试采面对哪些难点,取得哪些创新?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指挥部指挥长叶建良介绍,此次试采面临三大难点。

  一是无经验可循。在2002年加拿大陆域和2013年日本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的地质条件与我国差异极大,不能照搬,无成熟经验可循。

  二是储层开采难度最大。日本、美国、加拿大、韩国、印度瞄准的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均为砂质类型,该类型资源占世界资源量5%左右,其孔隙条件、稳定条件均较好,开采难度是所有类型中最低的。我国试采的泥质粉砂型储层资源量在世界上占比超过90%,是我国主要的储集类型,具有特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等特点,同时深水区浅部地层松软易垮塌,易发生井漏,钻探风险极高,开采难度最大。

  三是没有专用设备和材料。常规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装备材料无法直接用于天然气水合物试采,针对该情况,只能自主研发天然气水合物专用的装备、管材、特殊材料等。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是一项创新性的系统工程,正因为无现成经验可循,试采中科技人员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并实现了六大技术体系二十项关键技术的突破。

  在基础研究与理论创新方面,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长、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吴能友说,实现了三项重大理论自主创新:初步建立了 “两期三型”成矿理论。提出地质构造控制下二次聚集成矿,及其扩散型、渗漏型和复合型三种成矿模式,指导在南海准确圈定了找矿靶区;初步创建了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理论,指导了试采实施方案的科学制定;初步创立了 “三相控制”开采理论。将流体力学、热力学与水合物成矿理论相结合,提出天然气水合物固、液、气三相转化、运动和控制机理,指导精准确定试采降压区间和路径。

   试采采取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有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一直被公众所关注,北京大学教授、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首席科学家卢海龙表示,在试采中我们树立环境保护优先的理念,充分考虑各种环境风险因素,进行理论和技术攻关,制定了全流程的科学、安全、环保施工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

  他说,在试采前,开展了10余个航次的环境基线调查,获取了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海水化学等本底数据,以及海底地层力学参数等。

  在试采过程中,按照国际通用的环境管理体系、工艺安全风险管理等标准,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利用大气、海水、海底和井下四位一体监测体系,对甲烷、二氧化碳等参数及海底沉降进行实时监测,与本底数据对比显示,甲烷等参数无异常变化,海底地形无变化,没有环境污染,未发生地质灾害。卢海龙介绍,试采结束后,我们将继续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环境监测,为制定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环境保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状况如何?

  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副主任、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邱海峻说,天然气水合物在全球主要分布在两类地区:一类是水深300-3000m的海底,在海底以下0-1500m的沉积物中产出;另一类是陆上冻土区,尤其是南北极冻土区。目前已发现的海底水合物多分布于环太平洋周边、大西洋西岸、印度洋北部、南极近海及北冰洋周边,地中海、黑海、里海等内陆海以及贝加尔湖等湖底也有零星分布。陆上水合物则主要分布于环北冰洋的高纬度冻土区和我国青藏高原冻土区。

  全球范围内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问题,一直是科学界讨论的热点。1988年美国科学家科温沃登(Kvenvolden)预测全球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为2.1×1016 m3,相当于21万亿吨油当量,这一数据已被国际科学界广泛引用。2011年美国能源部发布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研究报告,预测全球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为2.0×1016m3,相当于20万亿吨油当量,与科温沃登(Kvenvolden)预测大致相当。

  具体到我国,根据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类型及赋存状态,结合我国海域地质条件,预测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800亿吨油当量,与全国陆海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总和大致相当。通过重点地区普查,圈定11个有利远景区,19个成矿区带。经过钻探验证圈定了两个千亿方级的矿藏。

  拟将天然气水合物设立为我国新矿种

  试采成功是第一步,促进产业化进程有何考虑?于海峰说,借鉴页岩气开发经验,建议将天然气水合物设立为我国新矿种(第173种矿产)。与此同时,将天然气水合物纳入新兴战略产业目录,制定相关产业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勘探开发,推动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利用进程。加强矿产资源管理,由国土资源部审批并颁发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审批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划定勘探区块,做好矿权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