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产品大量涌入 国内POM行业生产经营持续恶化

  上月,国内共聚聚甲醛(POM)龙头企业联合发起的反倾销一审开庭。6月26日,商务部发布公告称,经调查机关初步认定,原产于韩国、泰国和马来西亚的进口POM存在倾销,国内POM产业受到实质损害,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调查机关决定采用保证金形式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POM倾销到底给国内产业造成了哪些影响?近期,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了国内一些POM生产企业负责人和相关业内人士。

 

  国外产品大量涌入

 

  最近几年,进口POM产品大量涌入,我国进口量呈逐年增加态势。

 

  据了解,我国进口POM主要来源于韩国、中东、东南亚、中国台湾等地。

 

  “海关数据显示,我国POM进口量呈现震荡向上增长趋势。2011~2013年,国内POM进口量分别为22.3万吨、21.1万吨、21.31万吨,进口均量21.57万吨;2014年为首个高点,进口25.38万吨;2015年小幅回落至25.76万吨;2016年,进口量大幅增至29.27万吨,创历年新高。

 

  ”瑞阳化工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明介绍说。

 

  据了解,近年随着亚非拉等地经济发展,印度、中国和拉美人口众多地区对POM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受高额利润吸引,国外生产商不断扩大POM生产规模,新产能不断投产,导致目前全球POM消费与生产失去平衡,竞争十分激烈。

 

  据吉林道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迟宝醇介绍:“中东、韩国等新增POM产能装置投产步伐加快,大量产品涌入我国,和国内厂家抢食用户,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加大,国内企业产销压力非常大。”

 

  据统计,国内POM表观消费量持续增长,2012~2015年累计增幅为13.45%,2016年1~6月同比增长8.19%。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国内产能、产量也总体呈增长趋势。但不正常的是,国内行业开工率呈下降趋势,2015年比2012年下降12.96个百分点,2016年1~6月同比下降5.69个百分点。

 

  “在产需增长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开工率不升反降,这充分证明了反倾销的必要性。”迟宝醇说。

 

  自给率逐年降低

 

  受进口产品影响,国内POM生产商利润水平下降到令人担忧的状态。

 

  “因为连续亏损,近年多家POM企业逐渐退出市场竞争或关停。”迟宝醇说。

 

  从自给率上看,2010~2016年,国内POM自给率始终维持在中低水平,2010~2012年相对稳定,2013年、2014年为相对高峰时期,自给率均维持在56.6%左右。随着进口料引入,2015年我国POM自给率下降1.84%,至54.76%;2016年,我国POM自给率再次下降至49.9%。受此影响,国内企业很多装置处于闲置状态,如内蒙古天野6万吨/年装置自2015年3月起长期停车至今。

 

  为减轻压力,国内企业也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寻找国际市场。2015年,我国POM出口总量3.78万吨,2016年这个数字为3.2万吨。

 

  据王春明介绍,中国POM出口流向地主要为中国香港地区,占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该途径主要是外资企业利用香港转口,大部分货物又卖到国内,因是来料加工或进料加工,出口退税较高。还有一部分国内产品,流向日本和泰国等国。但由于外需市场依然不振,出口压力不断增大。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煤化工产品之一的甲醛是POM的主要生产原料,因此我国大力发展POM产业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属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但由于国内企业生产经营业绩不佳,POM行业发展步伐滞缓。

 

  国内市场惨淡运行

 

  受进口产品影响,国内POM价格与成本近年一直处于倒挂状态。

 

  伴随进口产品数量逐年增加,进口价格却在逐年下降。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自韩国、泰国、马来西亚进口的POM均价10169元/吨;到2016年1~6月,进口产品均价降至8035元/吨。

 

  据王春明介绍,进口POM产品大幅压低了国内产品价格。

 

  国内生产的POM与倾销进口产品在物化特性、原材料和生产工艺、产品用途、销售渠道和客户群体方面基本相同,属同类产品,二者具有相似性和替代性。在被调查产品明显地价格压低和抑制下,国内产业为了销售同类产品并获得一定市场份额,往往通过调整价格的方式与倾销进口产品相竞争。

 

  据反倾销申请书,2012~2014年,国内POM产品的价格与同期产品成本相比,相差幅度均超过50%,产品销售面临巨额亏损的压力;2013~2014年,倾销进口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已无法继续跟随下降;2015年和2016年1~6月,随着国内产业同类产品成本不断降低,经营压力有所缓解,但在倾销进口产品价格继续下降和进口数量继续上升的影响下,国内产品价格被迫持续下降,与同期产品成本相比,相差幅度仍然超过30%。

 

  “倾销进口产品的倾销幅度为6.1%~34.9%,不属于微量倾销,足以对国内市场价格造成不利影响。”王春明说。

 

  受此影响,国内POM市场表现难有亮点。仅以今年二季度为例,自4月中旬国内POM生产企业集体大幅调价以来,整个国内市场开始陷入持续走低、频繁竞价的恶性循环。5月份,国内进口料市场在“反倾销”“货紧”等关键词的有效支撑下,整体表现抢眼,华东进口料市场主流涨幅达300~600元/吨,华南市场整体上涨300~1000元/吨。而此涨势在步入6月后并未休止,继续以强劲之势演绎攀高大戏,涨幅均达1000元/吨以上。而反观国产料市场,5月内华东市场主流下跌100~450元/吨,华南主流跌幅达300~450元/吨(仅云天化M90/M270牌号上涨250元/吨),并没有普遍跟随上涨。

 

  迟宝淳认为,目前国产POM产品已陷入“竞价拼低”的恶性循环,进口料则受所谓“货紧”偏强支撑而持续攀高。市场基本面影响因素冗繁复杂,使下游格局呈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国内POM行业面对巨大的发展压力,销售价格、开工率、库存、就业人数、投资收益率等生产经营指标恶化,行业发展受阻。”迟宝醇说。(本报记者赵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