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群体的职业荣誉感,更有利于促进全民健康,实现中国医疗卫生

近日,在由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承办的全国护士临床胜任力培养培训班上,500名国内护理学专业顶尖专家就中国护理教育与人才培养方向进行探讨。本次会议中,有4名参会专家都曾获得过国际南丁格尔奖章,分别是第42届的鲜继淑、第44届的成翼娟、第45届的赵庆华、第46届的游建平,4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是现场“被合影”次数最多的专家。

成翼娟从事护理工作40多年,扎根贫困山区基层医院15年,在一线护理和管理岗位工作29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帮助她在松潘-平武和汶川特大地震医疗救援中,组织抢救了众多的地震伤员。她长期从事护理教育和科研工作,是11家护理杂志的编委。

赵庆华不仅在抗震救灾中展现了优秀的工作能力,还在护理学专业技术知识上有很多开创性见解,累计发表科研论文18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教材15部。

鲜继淑和游建平作为军队优秀护理工作者代表,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多次参加国际国内重大医疗救援行动。她们在汶川、芦山等地执行过抗震救灾任务。鲜继淑曾获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重庆争光贡献奖、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游建平还曾前往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医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我国医疗改革的逐步深化,医疗保健对象不再仅仅是需要治疗的“患者”,而是逐渐扩大到有健康需求的广大群体。医护理念也已经从“以疾病、病人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转变。

 

 

“仅仅依靠医生,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成所有的医疗任务,护士应成为医疗健康保障体系中重要的一股力量。”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马燕兰教授表示,以2015年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约有300万名护理工作者,护士人口比例为2.36 ,大专以上学历比例约为62%,尽管护理工作者的数量和质量在不断提升,但今后的护理教育工作还应更加强培养护士的“临床胜任力”,要让她们作为“技术人才”,更多地参与到治疗工作中来。

“护理人才培养离不开临床,离不开实践环境,我们要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推行学校护理教师与临床护士配合带教,从知识、态度、技能三个方面培养护士的综合能力。”马燕兰强调,加大护士的培养力度,让该群体在健康体系中承担重要作用,既增强了该群体的职业荣誉感,更有利于促进全民健康,实现中国医疗卫生全覆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