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瓷材料成为全球新材料领域的佼佼者

 国瓷材料,国内市场鲜少有人了解,但这家公司却凭借自主开发的技术在全球特种陶瓷粉体材料领域声名远播,成为全球新材料领域的佼佼者。

  新材料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陶瓷假牙,它的原料是纳米级氧化锆,而纳米级氧化锆就是一种新材料。纳米氧化锆还可以用来做5G手机的背板。目前有一部分手机开始使用氧化锆陶瓷背板。”公司董事长张曦在接受采访之时,给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做了一个简单的科普。

  “再比如,汽车排气管中的用于净化汽车尾气的蜂窝陶瓷,以及蜂窝陶瓷表面涂敷的氧化铝、氧化锆,这些都是新材料,都是我们国瓷的产品。”

  国瓷材料自2012年上市以来,产品阵容已经从最初的单一产品——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用电子陶瓷材料,扩展至包括纳米级复合氧化锆材料、高纯超细氧化铝材料、喷墨打印用陶瓷墨水材料等在内的20余种高端新材料产品,应用在电子信息和通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建筑材料、汽车及工业催化、太阳能光伏、航空航天等现代高科技领域。

  国内没有竞争对手

  “我们所有的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都是第一。我们做的这些产品,因为技术研发都非常难、历时很长,所以,基本上国内没有什么竞争对手,我们的对标公司都是日本、欧美的。我们的水平代表了中国最高水平。”对此,张曦非常自豪。

  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国瓷材料已经引领国内特种陶瓷粉体材料领域很多年,拥有众多专利和奖项。在全球,公司主持制定了《纳米级二氧化钛》和《硅橡胶用气相二氧化硅》国际标准,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在国内,公司累计取得发明专利28项、实用专利51项,其中“一种连续制备钛酸钡粉体的工艺”获得中国发明专利金奖;公司自主研发项目——“多层陶瓷电容器用钛酸钡基介电陶瓷材料的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凭借突出的研发实力,主持制定了《电子工业用高纯钛酸钡》国内行业标准。

  在产品方面,公司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特种陶瓷材料生产商、国内最大的高端功能陶瓷材料生产商。其中,传统业务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用系列功能陶瓷材料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80%以上,全球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

  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张曦说,因为国瓷材料积累了很多年,研究的时间长、产业化的时间长,其工艺是别人比不了的。

  公司的核心技术之一——水热法,目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公司的电陶、锆材、铝材等,均为水热法生产。“为什么大家都不做这项技术呢?因为它的工艺太难了,设备要求也很高,控制点特别多,好多关键设备都是我们自己设计制作的。”张曦介绍,日本的堺化学也是用的水热法,他们的产品质量虽然比较好,但成本特别高。“而我们的水热法把成本降下来了,工艺更先进,全世界水热法用这么大量的,只有我们国瓷,而且我们把成本降下来了,产品的性价比特别高。”

  “其实,氧化锆、氧化铝这些东西国内都有,但我们的水平是最高的。”张曦说,有一个清华教授形容国瓷的产品是“高压锅焖的米饭”,跟别人用“普通锅焖的”大不相同。

  做材料就是要有毅力

  人们常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材料行业从研究到应用的漫长与艰难。国瓷材料从起初的技术研发,到2005年公司正式成立,再到2012年创业板上市,期间并无太大的波折,但个中艰辛却是外人无法体会的。

  “这个行业,一天也不能放松警惕。”张曦说,做材料这个行业,一定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除了要克服技术研发中的重重困难,还要顶住各方面的压力,永不动摇。

  “没有高端的材料,就造不出高端的元器件。中国的新材料基础非常薄弱,很多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我们没有可借鉴的,只能靠自己埋头苦干。”张曦介绍,公司从一开始水热法的研发,到后来纳米级复合氧化锆、氧化铝等技术的实验室研发、产品小试、中试等,每个环节的技术研发都是公司技术团队在公司首席科学家宋锡滨的带领下,不分昼夜、历经数个寒暑完成的。

  而且国瓷材料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个材料行业当中比较难的技术路线,“我们掌握的水热法目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因为这种技术的研发太艰难,没有人愿意做。我们一开始研发的产品,到现在来看也是最难做出来的一个产品。”

  然而,公司是要盈利的,当技术还没有转化成产品,或者当这个技术转化成产品后,还没有找到市场,这个时候,公司就要承受亏损的压力。张曦回忆:“国瓷刚一成立的那两年是亏损的,没有办法,我只能不断追加投资。看着账户里的钱只出不进,那个滋味不好受。”

  张曦没想到的是,几年后,公司再次遭遇煎熬与迷茫。2012年,公司刚刚上市,产品毛利又居高不下,前途似乎一片大好。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日元贬值40%,公司的产品跟日本竞争对手的相比,失去了价格优势。

  张曦说:“还是这个行业、这个产品,什么都没变,日元贬值40%,日本企业价格降个10%,就相当于他们降价50%,我们也只能跟着不停地降价。我们的净利润从七八千万,哗哗哗掉到五千万。”对于当年的境况,至今回忆起来,张曦仍然感觉那是一种煎熬。

  当时,公司在销售的产品比较单一,只做MLCC,氧化锆、氧化铝还都在研发阶段,“材料布局比较慢,不是马上就能调头的,那个阶段我们青黄不接,非常难受。”

  布局未来

  “我们的布局、并购逻辑都在这张纸上了。”跟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一见面,张曦就拿出一张名为“国瓷业务板块”的图表,详细讲起了公司五大业务板块及各事业部、子公司之间的协同效应。

  自从上市以来,在资本的助力下,公司规模迅速扩大。2015年,公司募集资金上马纳米复合氧化锆和高纯超细氧化铝项目,2016年斥资逾10亿元收购5家公司,切入尾气治理、电子浆料领域,新材料平台初具规模。各产品、事业部与子公司之间相互交叉、协同,是国瓷材料并购和布局未来的基本逻辑。

  目前,公司业务板块包括锆材和消费电子、催化、电陶和浆料、陶瓷墨水和建筑陶瓷、结构模组。在组织架构方面,公司有电陶、锆材、铝材3个事业部,以及王子制陶等6个分公司,事业部和分公司的业务相互交叉,又相互协同。

  而在技术方面,公司其实早已布局。“比如锆材、催化、电陶和资料这些板块,都是我们自己研发、掌握了技术,然后再找了下游能够产业化的平台进行并购,这样能够迅速产业化并快速切入市场。”

  目前,在技术方面布局未来已经成为公司的常态模式,张曦介绍:“目前公司研发人员一部分做5年以后的技术布局,一部分做现阶段的事儿,还有一部分做现有技术的提升,保证每个时间点,公司都能拿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推向市场。”

  新材料行业技术高端、市场需求量不大,企业都难以做大规模,“我们要做大,只能是以高端材料为依托,往下游发展。”张曦说。

  其实,公司从成立的那天,张曦就提出:打造一个实现员工价值的平台,做一个国际知名的卓越新材料公司。“不管做哪个行业,都一定要把至少三五年以后的事儿想好,做什么、怎么做,这些都要想好。如果没有提前布局,三五年以后很可能就没事儿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