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港矿石码头成为全国第一个年度混矿业务量超千万吨的矿石码头

12月10日,大连港矿石码头迎来今年第25艘40万吨超大型矿船——“山东大智”号抵港,码头今年混矿业务量成功突破1000万吨大关,较2016年翻了一倍。其中,日、韩混矿中转业务实现规模化运作,突破500万吨,占据大连港混矿业务的“半壁江山”。大连港矿石码头成为全国第一个年度混矿业务量超千万吨的矿石码头。

  大连港散杂货码头公司副总经理石成民介绍说,公司正在升级改造码头设施,尤其是混矿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明年日韩中转业务力争突破800万吨到1000万吨。

  大连港矿石码头是国家首批允许接卸40万吨矿船的4个沿海港口之一,也是国内首个具有保税混矿资质的专业化矿石码头。从2012年试水混矿业务,到2016年的规模化运作,再到如今首破千万大关,大连港充分发挥辽宁自贸试验区政策与港口业务创新的优势,以“大船+混矿”业务模式,携手淡水河谷公司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东北亚矿石分拨中心与混矿基地。

  淡水河谷矿产品(中国)有限公司港口事务总经理陆易安表示,大连港已成为淡水河谷最重要也是最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突破千万吨大关这一历史时刻将更加有助于双方建立更为紧密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大连港必将载入淡水河谷公司以及铁矿石的发展史册。

  淡水河谷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拥有世界上最高品位的铁矿资源,而中国是淡水河谷最大的市场。2013年至2015年间,受国际铁矿石价格波动以及钢铁去产能、超大船不得靠岸等因素影响,国内混矿业务几近停滞状态。随着国际铁矿贸易逐渐回暖以及大连港获批允许接卸40万吨超大型矿船等有利条件推动,混矿业务迎来重大转机。

  2016年,大连港全面启动混矿业务“规模化”生产,开始向国际市场进军。贴上“大连港”标签的混矿产品也逐渐为国内外钢厂所认可。进入2017年,特别是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挂牌后,大连港混矿业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有利机遇。大连海关、辽宁检验检疫局相继出台了多项便利化措施,为混矿业务量身制定操作指引、优化保税堆场设置、完善监管链条。在与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大连港矿石码头在全国首次推出“保税混矿”监管制度,有力推动了混矿业务的发展,并向国际市场进军,使混矿产品成功打入日本、韩国市场。这不仅实现了“海外矿山”向中国口岸前移,更完成了铁矿石由单纯进口向转口贸易的华丽转身,成为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又一重要案例。

  在加快东北亚矿石分拨中心与混矿基地建设的进程中,大连港积极开展技术攻关,不断升级改造混矿工艺和设备设施,率先研发出“V型肩章”、“改进垄沟”等先进工艺,创造了单船装载量、斗轮同步启停、混配信息共享、低温混矿作业等若干个“全国第一”,形成了精准混配、按需混配、订制混配的“大连标准矿”品牌。同时,为满足日、韩国际中转船舶大型化需求,抢占市场先机,大连港第一时间启动了矿石码头2号中转泊位升级论证,现已可满足15万吨级散货船装船作业要求。为全面提升矿石码头综合混矿能力,大连港矿石码头对4号堆场混矿工艺进行了升级与改造,以解决当前矿石混配与疏港能力亟待提升的瓶颈问题,预计2018年1季度正式投产,改造后大连港混矿能力将提升至2000万吨/年,较现有能力增加500万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