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206,援建唐山背后的数字密码

     130206是一个特殊的符号,是刻在唐山史册上的时代印记。它跟随数以千计的中建人走南闯北,几十年如影随形,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身份证明。

      岁月流逝,人渐老去,它依旧是当初的样子——不变的数字。每当有人诧异地问起这组数字的来源,我的心底就会荡起涟漪,牵出千丝万缕的情思,不由地想起130206的发源地——唐山新区。

      唐山大地震摧毁了一座城,成为历史上一道滴血的国殇。为了让这座具有千年历史,英雄辈出的光荣城市在中国版图重新站立起来。党中央一道命令,来自天南地北的数百万建设者带着国家使命,操着迥然不同的乡音,携家带口走进了疮痍满目的唐山,开始了长达20年的援建生涯。

      唐山新区是一座地震后诞生的新辖区,这里驻扎了数十万援建大军。其中有数千中建人在这里安营扎寨,偌大一片灰色调的简易工棚占据了新区的中心地带。他们把不同的乡音乡情带到这里,尽情释放,恣意渲染,融汇成一盘“什锦大餐”。暗香浮动,馥郁飘香,浸漫了整座新城。极少走出唐山的原著民好生羡慕!有文人发自肺腑的赞叹,“二局是个五彩缤纷的小世界,为咱们新区带来了一缕和熙的春风。”媒体也以头版头条报道“中建是一支四海为家的建设铁军”。可不是么,这支建字队伍走南闯北,浩浩荡荡行走在曲折漫长的征途上,几十年的风雨兼程,成就了一支坚不可摧的铁军。

      唐山人很好奇,操着十几种乡音的人怎么会走到一起呢?从他们惊艳的目光中,释放出N个问号:你们都是从哪里来的?以后就在咱们唐山定居么……当年,许多唐山人都在关注、打探中建人的过往去向。希望二局人能够常住新区,与他们和睦共处,把各地风土人情融汇贯通,让唐山新区成为海纳百川的新天地。而中建人的答卷就像他们各自的乡音,五花八门,包罗万象。许多四川人并不知晓自己的归宿在哪里?他们的心中一直萦绕着一个梦想:回归故里。

      数千名中建人来自哪里?证明自己身份、原籍、出身地的唯有户口簿。一家一户清清楚楚,即是集中管理的集体大户口,同样写得明明白白。户口是每个人的身份证明,一页几十个字,简明扼要,却浓缩了延绵不断的血脉乡情。看到出身日期便知生辰八字;看到籍贯便知祖辈原藉;看到迁移原址便知那里是滋生乡愁的老家。

      户口薄是那些年唯一的身份证明。外出旅游,已婚夫妻必带户口本,以此证明自己的伴侶是合法的。调动工作到了异地,户口本也随之迁移,证明自己是漂泊异乡的陌客。子女去异地上大学,户口薄上少了一页,证明孩子去了远方,留下父母难以释怀的牵挂。持有城市户籍的人,证明是有别于农村人的城里人,甚是骄傲。

      80年代初,开始实行身份证加户藉制度。130206是唐山新区的代码,为驻扎在新区的中建人烙下了永远的印记。更是一个抹不掉的胎记,根深蒂固,终身伴随。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时光流逝,130206这组数字始终在中建人流动的生涯中占据一席之地。它在默默地提示分散在四面八方的中建人:我的青春时光,我的光辉岁月都是在唐山新区度过的。

      2002年,新区和毗邻接壤的丰润县合并,定为“丰润区”。 从此,新区被记入唐山历史。中建人的故事还在继续,重新成为丰润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落叶归根,是许多中建人梦寐以求的夙愿。他们是远飞的大雁,凌空展翅,南来北往,飞行了半个世纪,最后回到当初的枢息地一一故乡。几十年的漂泊生涯在回归故里后终结了,户口和身份证也随之还原老家地名。前所未有的归宿感让人欣喜不已,彻夜难眠。“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啊,流淌着血脉亲情的故乡,怎不叫人魂牵梦萦?

      我的户口本、身份证终于更换成家乡的地址,名正言顺的成为地道的重庆人。130206的代码却顽强地保存在身份证上,这组多情的数字是那样的虔诚,必将与我缠绵一生。

      130206是藏在岁月里的温暖,是刻在中建人心中的唐山烙印。永远铭记,我来自唐山新区,那里是我生活了23年的第二故乡。 中建二局安装公司:魏正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