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有哪些重点内容,和以往相比有哪些新的特点?

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大趋势。而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多年的政策扶持引导,以及车企间的不断向上发展,在整体水准与规模方面,都已位于全球领先水平。随着全球各个国家地区,也开始积极拥抱新能源汽车。而接下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更进一步的高质量发展,保持领先地位,也显得同样重要。

 

据媒体报道,11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以及科技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介绍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情况。
     《规划》有哪些重点内容,和以往相比有哪些新的特点?

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聚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两个方面,总共6章,提出了5项重点任务、6项保障措施。

经过近10年发展,这些目标任务绝大多数已经顺利实现了。当时从任务指标体系来讲,有14项任务指标,其中有12项已经完全实现了目标任务。

还有2项,包括乘用车的油耗和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离当初规划的目标任务还有一些差距,但是这个差距本身也并不是太大。

《规划》提出了5个主要任务。一项任务是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坚持整车和零部件并重,强化整车的集成技术创新,提升动力电池、新一代车用电机等关键部件的产业基础能力,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并行发展。

第二项,加快车用操作系统的开发应用,建设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强化质量安全保障。

第三项任务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讯深度融合,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交通体系和城市智能化水平提升,构建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第四项任务是完善基础设施体系,要加快推动充换电、加氢、信息通讯与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同时还要鼓励“换电”等商业模式创新,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

第五项任务是深化开放合作,进一步践行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深化研发设计、贸易投资、标准法规等领域的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培育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新优势。

此外,这次《规划》提出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占比要达到车辆总销售的20%左右”的新目标,以及“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要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远期目标。

关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方面的支持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地方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中央财政已经累计下达了奖励资金45亿元。二是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

上述支持政策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到今年9月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已经达到了142万个充电桩。但还是有一定的需求差距,在今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417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