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在淮师举行

  淮师新闻网6月29日电(记者 陈娟娟 李诗卓 庄超)6月27日,2017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在淮阴师范学院长江路校区图书馆第一会议室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东吴大学、辅仁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中科技大学、扬州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活动由淮阴师范学院主办、文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承办。淮阴师范学院副校长施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17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在淮师举行

图为国学论坛现场。记者 朱雅萍 

  开幕式上,施军介绍了淮安的地方文化特色及其在自然、人文方面的建设与发展。淮阴师范学院特聘教授、长江学者刘勇介绍了国学的内涵、国学的发展过程,学习国学的目的以及学习国学的方法。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李相银主持开幕式。

  国学论坛分为上下两场。上半场以国学教育为主题,主要交流各个学校对国学教育的思考及做法。下半场主题主要是国学研究和思考。东吴大学中国语文系主任钟正道以“自我价值与生命省思”为主题,拉开了本次国学论坛的序幕。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单承彬教授交流了曲阜师范大学在传统课程教授中的一些做法;辅仁大学教授顾正萍带来“国学,中国文化与创新教育”的学术报告,对国学教育的创新体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台中科技大学应用中文系主任张致苾则通过台、日的书法文化的比较,引发了同学们对书法艺术诠释的思考。扬州大学教授刘瑾辉教授、东吴大学中文系林宜陵博士、淮阴师范学院许芳红教授也分别就各自学校的情况谈了对当前国学教育的看法。

  中午,与会代表观看了采菊诗社和深圳路小学孩子们的诗词吟诵,并进行了书法交流。简短休息过后,论坛进入以国学研究和思考为主题的下半场。名物研究收到了比较多的关注,比如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杨颖博士从李贺诗歌《巫山高》的“花椒”意象切入,剖析了美国汉学家Edward H. Schafer 在 The Divine Woman一书中对花椒新奇解读的源头;文学院侯荣荣博士结合古典诗词中的“红牙板”“捣衣”“捣砧”等名物在古代作品中的具体意义提出了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学鉴赏方法;台中科技大学的王千宜教授通过展示介绍植芛产业的兴衰变化和台湾百年老店“林金生香”的发展,提出“从记忆中寻找创意”;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黎晟博士分析了宋代画家马和之《诗经图》系列作品中的名物,对其中动植物、礼器、建筑和祭祀场景的处理和源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解析。此外还有李士金教授对《红楼梦》中国学经典问题的阐述;晁瑞博士对汉字与古代农耕文化、古代货币制度、宗法制度之间关系的分析;台湾清华大学吴雨晏同学从数位角度进行的《忠经》研究;东吴大学姜守恩助教对“全校型中文阅读书写课程革新推动计划”机制的介绍等等。现场讨论深入,交流热烈。 

  扬州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院长柳宏和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李相银分别为本次论坛做了总结。柳宏解释了何为国学、何为国学教育,认为本次交流论坛对于海峡两岸国学研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李相银为论坛做了交流总结,并提出了对基于各校合作基础上的国学发展的展望。 

  国学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海峡两岸,同文同语,推行国学教育,是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共同的历史任务。本次论坛为海峡两岸学者提供了交流研讨、借鉴观摩的平台,增进了两岸学者之间的了解,也使两岸学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共同的文化血脉,对于推进未来的两岸交流和合作具有突出的意义。 

2017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在淮师举行

图为台中科技大学应用中文系主任张致苾发言。记者 朱雅萍 

2017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在淮师举行

图为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李士金发言。记者 朱雅萍 

2017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在淮师举行

图为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杨颖博士发言。记者 朱雅萍 

2017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在淮师举行

图为参会人员合影留念。记者 朱雅萍 

(作者:陈娟娟 李诗卓 庄超 审核:杨颖)

关键词:海峡两岸 国学论坛

本文来源: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管婷婷

微博达人: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