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察将告结束 环保仍在路上

(原标题:督察将告结束 环保仍在路上)

  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在我省的督察工作将告一段落,为期一个月的督察整改中,铁拳所向,动真碰硬,整改过后,群众点赞。
  领导包案、一把手抓落实是我省此次环保督察整改工作的一大特色,治污先治吏,督企先督政,由此可以看出,绿色发展理念在我省各级党政领导心中得到空前强化。但是,随着督察工作临近尾声,一些人会私下认为,督察过后,环保可以松口气了。因此,我们最该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督察之后,如何建立我省生态建设的长效机制,保持环境治理的高压态势。
  对山西而言,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任何一劳永逸、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都不现实。必须明白,虽然全省环保高压态势初步形成,但只要发展方式一日不转,山西的环境保护就永远在路上。
  对于此次环保督察,我们听到的声音大概有三种,主流声音是拍手称快,鼓掌点赞;部分群众担心督察之后污染问题会反弹;还有个别质疑声音,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是,因为抓环保而影响了经济发展,到底值不值?
  值不值?质疑之声虽小,但代表的心态却绝非个别,特别是在经济形势出现好转的背景下,“值不值”是对发展理念的考验,是对各级地方为政者政绩观的考验。所以,在理念更新之后,必须辅之以制度建设,新理念才能最终得以落实。那么,我省建立环保长效机制的关键点在哪里呢?
  PM2.5源解析结果显示,一煤独大的高耗能产业结构是我省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一方面产业结构一煤独大,一旦工业增速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率上升,必然导致排污量在短期内迅速攀升。
  另一方面,城市化发展水平先天不足,因煤而兴、依矿而建的城市不在少数,造成大量高耗能企业环伺城区,即使排放达标,其释放的污染物对当地环境容纳能力也压力极大。所以,对山西而言,小打小闹的环保行为没有出路,末端的烟口控制难以回天。如果没有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我省环保势必面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目前,我省相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实施全省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尽快形成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固定源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同时,实行环评、许可、执法“一条龙”和一体化,强化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的衔接整合。应该说,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但是,面对历史的欠账和对未来的责任,我们的思考恐怕应该更深远一些。
  习总书记明确指出,强调要看GDP,但不能唯GDP;GDP快速增长是政绩,生态保护和建设也是政绩;不能光追求速度,而应该追求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我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让绿色成为美丽山西“底色”。用改革办法筑起“源头严防、过程严控、后果严惩”三道防线,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不破不立。毫无疑问,转型升级才是我省环保最有效的长效机制,只有打破路径依赖,拿出人一之我十之的精神,久久为功,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我省环境保护才能标本兼治。继去年年底“铁腕治污行动”之后,此次中央环保督察再出重拳,两记环保重拳不仅仅是砸烂了那些阻碍绿色发展的坛坛罐罐,更进一步夯实了我省转型综改、创新驱动的发展之路。
  督察即将告一段落,环保依然在路上,现在远远未到松一口气的时候。

本报评论员

(原标题:督察将告结束 环保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