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生态池塘的环保理念

一个生态池塘的环保理念

志愿者为孩子们讲解生物链的特点

一个生态池塘的环保理念

小朋友们在动手制作心中的树

  一个池塘、40多种动植物和微生物,形成了微型的生态平衡区。“生态池塘”是上海儿童博物馆的室外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儿童们的生态课堂。

  走近生态池塘,看似它是一池不流动的“死水”,其实是有生命的“活水”。它遵循大自然的法则,由动物群落和植物群落组成。池塘内部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组成的食物链网,使水体具备了自循环和自净化的能力,其中的生物可繁衍生息。

  2015年建成后,生态池塘就颇受孩子们的欢迎。不过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想要玩水,家长和儿博馆的志愿者就得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有着一池水?里面有哪些植物?这跟游泳池的水、水沟的脏水有什么不一样?

  吴惟力副馆长表示,要结合孩子们的好奇心,进行一系列环保生态教育活动,包括观察植物形态、绘制自然笔记,以及每个星期养护池塘,制作养护笔记。除此之外,馆内还提供观察池底的小潜望镜,秋季收割时也会组织孩子们参与。

  生态池塘希望传递的理念是:只要人类不去破坏,生态是具有自净能力的。但这个池塘也曾遭遇了生态危机。有人将鳄龟、小龙虾等生物拿到池塘里放生,这些“外来物种”很快打破了池塘的平衡。“里面原本种有荷花,都让小龙虾钳断了。”吴惟力说。

  但这一意外倒成了很好的教育案例。儿博馆用这个故事来教育孩子,入侵物种对环保和生态并非无关紧要的,长此以往会对生态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为了向儿童宣传爱护环境、节能减排的理念,除了辟建生态池塘,儿博馆还先后建造了环保廊、赶碳能源研究所等展区,开发了“地球警示器”“赶碳告诉你”等互动展项及“环保动动动,赶碳一起来”等主题活动,向来馆参观的观众科普可持续发展观念。其中,赶碳能源研究所反映了当下人们对节能环保生活方式的追求。儿博馆还引进了“祖拉巡航记——拯救天气”、“太空中的绿洲”、“魔力珊瑚礁”等球幕电影,让儿童在观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接受环保理念熏陶。

  今年,儿博馆还将开建两个生态项目:200平方米的生态温室和150平方米野草地。在生态温室里,将有10种植物挂架式陈列,让孩子们近距离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在野草地里,将完全不加干涉,让上海本土的植物进行生长,同时建造了个“臭水池”,让野生动植物能够繁衍生息,孩子们可以在平台上对它们进行观测。

  “这里的教育环境非常轻松,不是要灌输给孩子什么知识和理念。”吴惟力举例说,孩子们可以观察到蜻蜓产的卵、壁虎产的蛋,这些都是自然的足迹,孩子们产生兴趣后就会自然而然去研究。

  虽说环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但也不能打统仗。儿博馆的展览主要针对3—12岁儿童,但张馆长发现,孩子“隔岁如隔山”,同样的教育形式对不同年龄层的孩子效果迥异。如今,儿博馆还借助官方、民间环保达人和NGO的力量,定期开展生态教育的亲子活动,一个月2到3次。“现在僧多粥少,想要参与节目的孩子很多,但教育资源有限,等到生态温室和野草地投用之后,能够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儿博馆的展览呈现了人类的探索过程,包括对海洋、太空以及自身的探索,而环境教育的展区在整个展览当中起到了完美收官的作用。它告诉孩子们,尽管人类建立城市和文明,但不是地球上唯一的住民。人类也在发展中付出了沉重代价,归根结底,尊重爱护自然就是爱护我们生存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