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省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曾卿:砥砺奋进开创治蜀兴川新篇

五年奋进前行,五年夯基蓄势,十届省委砥砺奋进中开创了治蜀兴川的新局面,为决胜全面小康、建成经济强省打下了决定性基础。

“治与兴”体现在经济结构发生历史性深刻变化。全省经济总量迈上3万亿台阶,从全国第8位跃升到第6位,实现了总量跃升、质量提升、地位上升。四川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历史性转变。新产业发展速度超过了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7倍,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以上。最终消费对增长贡献率超过了投资,上升到了51.5%,动能转换取得重大突破。城乡结构历史性转折,百万人口大城市上升到了5个,今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有望超过50%。

“治与兴”体现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突破成效显著。省委向总书记看齐、向党中央看齐,中央专项改革方案做到了及时、全面对接,确保中央改革部署在四川落地落实。省委确定的256项改革任务,已经完成102项,总体进度符合中央要求和预期目标。四川是省级保留审批事项全国最少的省份之一,商事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受到中央肯定。四川是全国10个最先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5”方案省份之一,配套制定了17条政策措施。坚持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突破口,农业农村改革创造全国经验,国务院在四川召开了两次农村改革现场工作会。国资国企改革,推进产权多元化、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负责人薪酬、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国企重组整合和改革脱困等成效明显。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速,启动实施绿化全川行动,全面打响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全面推行河长制,在全国率先启动省内环保督察。教育、文化、卫生等民生领域改革增强了群众的改革获得感,分级诊疗制度等在全国推广。

“治与兴”体现在主动融入国家开放战略奠定了西部开放高地地位。省委鲜明提出“对内靠改革、对外靠开放”,主动服务国家开放新战略,在扩大开放合作上取得了重大成就。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打造中德、中韩、中法等国别合作园区,成功承办举办财富全球论坛、世界华商大会、西博会、科博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国际性会议和投资促进活动,开通蓉欧快铁,累计引进到位省外、境外资金超过5万亿元,在川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到321户,成都双流机场开通国际航线100条、新增54条,全社会开放程度明显提升。

“治与兴”体现在全省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全省财政民生投入占年度公共财政支出提高并稳定在65%左右,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左右,城镇、农村居民收入与全国之比分别接近85%和90%。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 750 万减少到 2016 年底的272万、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到4.3%。教育、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加强,在改革发展中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凝聚形成了同步奔康的磅礴力量。

“治与兴”体现在治蜀兴川的法治根基得到全面夯实。省委鲜明提出“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坚持把依法治省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和关键性工程来抓,持之以恒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范化解各类社会风险,注重通过具体案例彰显法治权威,抓住关键环节和薄弱区域持续用力,扎实推进藏区彝区依法治理常态化,逐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确保了四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治与兴”体现在全省政治生态发生可喜变化。四川政治生态已经根本扭转,跑官要官、拉票贿选、团团伙伙等潜规则得到有效治理,过去一度盛行的“攀高枝”“抱大树”得到坚决抑制,同志关系、上下级之间变得越来越清爽,专注事业、埋头干事成为了全省干部队伍中的一种常态,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纪观念普遍增强,在纪律约束下工作、在法治轨道上用权的习惯正在逐渐养成。政治生态的改善,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了根本保证。

十届省委的五年,是在历经磨难的特殊考验中不负重托、行稳致远的五年,是在紧跟中央执政理念巨变中形成新时期治蜀兴川方略的五年,是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打下决定性基础的五年。五年应变、图变、巨变,不仅仅留下了一段恢弘史诗,更巩固了我们面对新的“赶考”的顽强信念,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一定能实现,一定要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