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在行动系列报道之三开展“家园美化”专项行动建成一批美丽村

  青海新闻网讯 根据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对环保工作提出的要求,省环保部门积极开展“家园美化”专项行动,提升城乡净化、美化、秩序化水平,加大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统筹农牧区人畜饮水安全、改水改厕、污水和垃圾处理,实现县城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建成批美丽村镇。

  环保部门全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去年实施的500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注重与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和村庄脱贫相结合,重点解决三江源农牧区和环青海湖地区、东部农业区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染问题,年内全部完成500个村庄的整治任务。现在全省整治村庄和游牧民定居点已达2500个以上、全覆盖县达25个,三江源地区有14个县(市)实现全覆盖,玉树、果洛州率先实现全覆盖。

  同时,按照“家园美化行动”部署,会同省交通、旅游、住建和公安等部门组成督查组,重点对国省道、铁路沿线环境整治情况开展综合督查和现场检查,引导带动地方政府对环境“脏乱差”问题进行清查整治。

  环保部门还启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争取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3.82亿元,其中重金属重点防控区示范资金3.35亿元,主要用于格尔木冶金工业园区和甘河工业园区重金属污染防治;因素法切块资金4814万元,主要安排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重点区域污染场地调查和海北铬污染土治理、付家寨铬渣污染场地应急处置、黄南州原同仁县多哇乡金矿废渣污染土壤修复等6个项目。

  在“家园美化”行动中,刚察县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示范项目备受关注。

  刚察县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示范项目进入运行阶段。这个项目改变传统的垃圾填埋、未减量和危害地下水的现状,为当地推行垃圾分类,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创造了条件。省环保部门联合环境保护部华南环科所开展技术攻关,针对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点对小型垃圾高温热解处理设施进行技术改进,研发了适用于高原环境的小型生活垃圾智能化连续高温热解处理设施,并在杂多、玛多和刚察县率先试点。

  在“家园美化”行动中,玉树州杂多县的经验已经在全省得到推广。杂多县根据城乡环境卫生实际,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环境卫生“脏、乱、差”为重点,狠抓典型示范带动,全民动员,打造出高原美丽新城。

  在垃圾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方面,杂多县在社区和牧区同步开展试点工作。在夏果滩社区、吉乃滩社区,按照“垃圾不落地、出户即分类”的原则,率先实施垃圾减量及资源化利用,收效良好,并已在其他7个社区全面推行。在扎青乡地青村,动员牧民群众探索开展牧区垃圾回收利用处理试点,其做法是先把垃圾收集到个点,完了以后再分类,可利用的运出来,不可利用的设法销毁。

  建设“生态杂多”,他们想到了从学校这个“大家庭”入手,从“小”抓起,通过校园环保教育和实践,发挥榜样带动作用,增强环境教育效果。在杂多县第二民族中学,设立了校园“垃圾换文具点”,用10个塑料瓶可换一根中性笔,2个塑料饮料瓶可兑换一根铅笔,两斤废纸可兑换一支钢笔,一斤以上的不可回收垃圾可换一本日记本……这让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将路边捡拾的塑料瓶、用完的作业本、不可回收垃圾集中后交给超市营业员,便可以不花一分钱以“废物换商品”的形式,通过自己的双手赚得文具、食品、用品。这是一种“多赢”的做法,既培养了孩子们的意志品质,也净化了校园卫生环境,更影响带动了家长和周边的人主动去分类垃圾、回收废品,保护城市环境。在杂多县第三民族完全小学,开辟了“学子农场”,孩子们课余时间都会跑到那里帮助工作人员翻翻地,参与蔬菜种植,还可以立体的感知一些绿色植物。这个“学子农场”是几座蔬菜温棚,于2015年建成,平常全部用牛羊粪施肥,纯绿色无污染。如此一来,不仅增强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还解决了学校食堂三分之一的绿色蔬菜购买量,更活生生的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堂环保课,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杂多县的校园环保教育,远不止“垃圾换文具”和“学子农场”。他们还要求在学生课桌侧面、教室旁空置区、每层楼道拐角处都要放置垃圾桶,教学楼内放眼望去,都被有效地利用起来。大量的环保书籍也打造成了一个个“环保长廊”,课余时间,学生们到读书区品读时,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环保的海洋。如今,学生们捡到垃圾放到垃圾桶的意识已经培养起来了,全民参与、全民环保的氛围愈加浓厚。

  据了解,今年以来,“家园美化”各项工作正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如期推进。省环保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全面总结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成效,深入推进下一步的农村环保工作,省环保厅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了2008年以来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绩效评估工作。总体看,项目实施管理规范,农村环境面貌改善明显。同时,根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拉网式全覆盖试点计划,今年全省再安排500个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各项工作正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