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污染的被"污染"了!黄冈破全省首例篡改环保数据案

湖北日报讯(记者洪涛、赵峰、利华)生产企业与提供服务的第三方平台公司联手造假,篡改伪造二氧化硫排放量在线监测数据,长期超标排放。

昨日,黄冈市检察院对外宣布,对湖北雄陶陶瓷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姜某某、武汉华特安泰科技有限公司黄冈分公司运维工程师舒某某执行逮捕。这是全省首例因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和干扰自动监测设施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

该院检察长冯新华介绍,在案件侦查过程中,省检察院、省环保厅会同黄冈市县两级环保、公安、检察等相关部门联勤联动,破除区划和行业藩篱,协同作战,为案件调查、证据收集等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去年,黄冈全面启动“雷霆行动”,对工业污染、饮用水源地污染、重点湖泊污染等进行专项整治,累计关停、取缔养殖场131家,淘汰和改造燃煤小型锅炉463台,淘汰黄标车5970辆,拆除7426亩围网围栏和网箱养殖面积,长江中官铺考核断面和白莲河水库的水质均从3类稳步提升至2类。

巩固生态治理成果,该市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今年上半年,该市检察机关与法院、公安、环保联手出击,重拳惩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的违法犯罪。目前,已批准和决定逮捕涉及生态环境资源领域犯罪案件37起43人。

>>相关阅读

如何才能“压倒”

——黄冈依法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扫描

记者赵峰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

然而,现实当中,有人信关系,不信规矩;利益面前,有人信权力,不信法律。

如何落实“压倒”?请看红土地上的绿色答卷。

管污染的,被“污染”了

先看一起窝案——

今年3至4月,麻城市环保局原纪委书记陈某某、副局长龚某、麻城市国土资源局白果镇分局原局长徐某某、白果镇国土所所长周某某因涉嫌受贿罪、玩忽职守罪,被立案侦查。

这些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额并不大,后果却让人痛心——58家无规划证照、无审批手续、无污染防治设施的小石材加工企业布局混乱,非法占用土地212亩,当地空气污染和饮用水源污染严重。

管污染的,被“污染”了!黄冈市检察院检察长冯新华说,这种案件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群众民愤极高,一定要雷厉风行予以坚决打击,给违法犯罪分子以极大震慑,警示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尽职尽责,还老百姓“碧水蓝天”。

武穴市水产局工作人员杨某某、鲁某某在整治湖泊养殖污染过程中,涉嫌滥用职权罪,造成国家损失167.34万元,被立案调查。

黄州市野生动物森林植物保护站站长冯某某、副站长田某某侵害国家森林保护专项资金,涉嫌滥用职权罪、贪污罪,被立案调查。

黄冈市检察院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依法查办生态保护和环境监管中的贪污贿赂、不作为、乱作为等渎职犯罪案件共25件28人。

监督立案,密织生态大网

推动生态环保工作走向纵深,必须多管齐下。

2016年,省委、省政府提出,解决长江沿线生态保护“九龙治水”问题,党委、政府必须做到“一龙当先”,建立跨地域、跨部门联勤联动机制,协调各方的权责利关系。

3月初,红安县境内发生一起森林火灾,县检察院和公安部门联合行动,经过多方实地走访勘察,确认该火灾中过火面积为6.06公顷,受灾林木13650株,符合《刑法》规定的立案标准,对犯罪嫌疑人吴某某涉嫌失火罪立案侦查。

自从启动“雷霆行动”以来,黄冈市公检法系统及环保、交通、国土等相关单位构建联动机制,加大在两法(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和刑法)衔接、案件信息通报、会商疑难热点问题、重大案件追踪督办等方面的协作,形成打击合力。

英山县森林公安局设立了县检察院派驻检察官办公室,双方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相互配合,形成共同打击涉林违法犯罪的良好局面。

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综合性工程,必须破除部门利益,攥紧拳头才能打出最强力量。

法也容情,听取点赞一片

生态环境易损难修,如何破解“人坐刑期满,荒山依旧在”的执法窘境?

黄冈将补植复绿从轻处罚的“情”融入刚正不阿的“法”中,办理一案,教育一片。

2016年12月,罗田县凤山镇李蟒岩村村民汪某兵、汪某明擅自砍伐林木1300多株,共计蓄积20.27立方米。办理此案件时,法也容情——

审查批捕环节坚持从严,对主犯汪某兵作出批准逮捕决定,震慑破坏生态环境犯罪;同时提出“补植复绿”建议,督促汪某兵亲属和从犯汪某明通过补植苗木23亩恢复生态原貌,并经相关部门确认“补植”成功后,法院酌情从轻处罚,最终判处汪某兵有期徒刑三年,判处汪某明罚款5000元。

类似案件,在蕲春、英山也都有发生。“目的是要让每个人都能牢固树立敬畏生态环境之心,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推动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冯新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