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厅长与民面对面,坦诚更利于共治

7月23日,星期天,一场“火辣辣”的座谈会如约在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举行。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与19位社会各界代表、50多位媒体记者、数十万网友“面对面”,在3小时内回答了24个“不设限”的环保问题。客串主持的新华社四川分社高级记者丛峰说,这样开门、开放、开明的座谈会,既诚恳务实,又精彩热烈,公开、及时回应社会热点问题,值得点赞。环保厅长与各界人士座谈并通过网络向公众直播,这在四川省还是首次。于会文还承诺“这绝对不是最后一次”。他说,智慧在民间,开门纳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今后还会采取多种方式,定期不定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7月23日《四川日报》新华网))

环境问题与公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各地在环境保护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化解了一大批多年积累下来的环境问题,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一方面是各地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另一方面却是公众依然对环境现状不太满意,这其中,当然与多年积累下来的环境问题一时半会不能完全解决有关,但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主管单位与公众之间“敞开心扉”的对话,由于缺少真诚的面对面,公众看待环保治理就犹如雾里看花,似懂非懂。

此次四川环保厅长直面公众之所以被叫好、被点赞,关键就在于这位他在回答问题时“不设防”的坦诚。在“面对面”中,公众提出了很多“敏感”的环保问题,比如,今年四川的雾霾天会不会减少?彭州石化对成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监测站为什么会放在公园里等等。面对这些“敏感”问题,四川环保厅长敞开心扉,逐一作答,不仅让公众感受到了职能部门的坦诚,更让公众清楚地了解四川面对这些“敏感”问题时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问题……在这种坦诚的互动和交流中,公众对环保问题的质疑逐一被打消。

四川省环保厅长坦诚直面公众,给我们带来了工作方法上的启迪。在互联网时代,职能部门不仅要认真做好工作,还应该认真地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破解方式、取得的成绩等,真实地向公众反馈,让公众和社会在了解职能部门工作的基础上,理解和支持这些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已经深入人心,“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何加大与公众的互动交流,让公众对环保问题不再雾里看花,进一步调动全社会投入环保的积极性,值得职能部门深思。如此,才能凝聚起强大的绿色发展力量。(向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