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承认存法律风险

张一鸣昨天对媒体承认,对网页转码的动作确实存在。但他同时强调,“包括新浪网、中新网、人民网、环球网等大部分在今日头条上都是直链”,直接跳转和经过转码的网站比例已达到7:3。当被问及是否考虑到法律风险时,张一鸣表示,“转码是有争议的。”

原标题:今日头条承认存法律风险

今日头条昨日再度回应涉嫌侵权的质疑,公司首席执行官张一鸣表示,从法律风险考虑,今日头条将不再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发布,尽可能采取直接链接。对不愿意接受转码内容的网站,会将链接断开。

承认网页转码存争议

6月5日,今日头条发出声明,否认侵犯合作网站的内容版权,自称“并不修改合作网站页面内容,不展现自己的广告,对合作网站页面完整展现给用户,包括网址,广告,品牌,下载链接,微信公众账号等等。”这一声明发出后,很快遭到广泛质疑,原因是今日头条的表述与事实并不相符。当用户点击链接时,首先浏览的是今日头条经过转码的“中间页”,而原网站广告、品牌均无法展现。

今日头条称其模式是“用户回流,完整展现”。自媒体“小道消息”创始人冯大辉认为,今日头条并未做到这一点,本质上叫做“二次加工”。

张一鸣昨天对媒体承认,对网页转码的动作确实存在。但他同时强调,“包括新浪网、中新网、人民网、环球网等大部分在今日头条上都是直链”,直接跳转和经过转码的网站比例已达到7:3。当被问及是否考虑到法律风险时,张一鸣表示,“转码是有争议的。”

对于今日头条所给出“大部分都是直链”和“7:3”的说法,多位用户反映与实际使用情况并不相符,在今日头条APP中点开链接,新闻下都标注有“已自动优化阅读,点击查看原文”字样。几乎每条如此。

张一鸣表示,今日头条团队已经开始取消转码的工作,尽可能采取直接链接。手机页面无法适配,却不愿意接受转码的网站,会将链接断开。

多家媒体要求“断链”

据今日头条透露,截至目前,已经有7家媒体找到今日头条方面,要求其断开链接。

科技行业网站科技讯是今日头条的信息来源之一。科技讯创始人李忠存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日头条网页版的确会给网站导入流量,一条消息可以产生4000-5000个点击量,这个数量甚至超过某搜索引擎公司导入的流量。而其手机版却几乎没有流量导入。因为,今日头条手机版做了网页优化,用户很少会做二次点击,进入原网站。

李忠存称,今日头条科技团队的版权意识薄弱。此前他曾和今日头条的人士咨询过,是否需要签署版权合作协议,但对方表示,今日头条从来没有这个习惯,老板也没有这个要求,他们和门户网站也都没有签署版权协议。

另一位科技界人士称,今日头条的模式并不新颖。几年前TOM就曾推出过类似的产品,目前业内也有类似产品,但只有今日头条有资金做推广。

新京报记者 刘夏 林其玲

■ 专家

今日头条自利性大于共赢性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律师 游云庭

平面媒体采写原创内容是有成本的,这些成本传统上会通过订阅费用、广告等方式回收,这就是他们的商业模式。但如果用户养成了通过“今日头条”看传统媒体新闻的习惯,平面媒体的商业模式就很难维持:原创内容媒体的订阅者和网站访问都会减少,订阅收费和广告收入都会减少,其收入来源会被掏空。

反观“今日头条”,其并不采写新闻,也不像门户网站那样从传统媒体购买内容版权,但依靠其技术优势抓取新闻、推荐新闻,利用移动端优化转码屏蔽新闻网站广告获得用户关注,同时,自己也通过各种广告获得收入。虽然“今日头条”通过技术分析推荐新闻和通过转码优化移动端阅读体验也是技术进步,但就他们的商业模式而言,是建立在寄生并损害原创内容媒体之上的,显然自利性大于共赢性。

最后,两年前的欧洲曾发生过类似事件,传统媒体对谷歌进行讨伐,但该案中的谷歌不同于“今日头条”,谷歌对被索引页面的摘要显示方式无法替代被索引的网页内容,摘要更多的目的是吸引读者点击链接查看新闻详情。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