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将提高研发用进口试剂、样品和耗材等的通关效率

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三年多来,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和政府职能转变等关键领域,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四梁八柱”。有1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全国,形成了一系列基础性制度和核心制度。

“双自联动”(上海自贸试验区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特色。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自贸试验区管委会获悉,下一步,上海将推进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的规模化运营和功能完善,提高研发用进口试剂、样品和耗材等的通关效率,通关时间预计将从原先的2-3天缩短为6-10小时。

化妆品“备案制”:国外当季新品可及时投入中国市场

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投资管理方面,率先建立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管理模式,发布全国首份负面清单;率先扩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对外开放,实施两批54项开放措施;率先改革境外投资管理,除敏感地区和敏感行业,全面实行备案制。

今年3月1日,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始试行非特殊用途化妆品进口“审批改备案”制度。欧莱雅中国是首批参与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试点的企业,并荣获了第一个企业用户账号。

上述制度明确,自2017年3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21日,凡从上海市浦东新区口岸进口,且境内责任人注册地在上海浦东新区的首次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由现行审批管理调整为备案管理。

“备案比起原来的审批流程缩短了整整三个月。”欧莱雅中国注册和宣称事务总监余晓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三个月就是一个季度的时间,而时间对于时尚、潮流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今,国外的当季新产品可以尽快投放到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有机会与国外消费者同时享用全球最前沿的产品,同时,企业也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2015版上海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把“非学制类职业技能培训”放在了清单之外,为外商独资非学制类职业培训机构的设立打通了道路。

受益于此,普华永道商务技能培训(上海)有限公司于2016年10月8日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注册,是全国第一家获得许可的外资职业培训机构。同时受益于“证照分离”改革,该公司从提出申请到拿到筹建许可,整个过程只用了10个工作日左右,从注册登记到正式开业历时仅3个月,是“证照分离”政策在浦东新区先行先试的第一个案例。

同时,在贸易便利化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确立“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改革方向,率先建立并不断升级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出近百项口岸监管创新措施,进出境时间较全关区平均水平分别缩短78.5%和31.7%。

在金融改革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建立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开设自由贸易账户6.7万个;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实施证券“沪港通”,推出黄金“国际板”;建立新型金融业态监测平台,对8.2万家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企业实施动态预警监测。

“双自联动”力争进一步突破,通关时间进一步缩短

“双自联动”(上海自贸试验区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特色,2016年实施的CMO(开展生物制药合同生产)试点,出入境便利化等改革措施,备受企业好评。

据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介绍,下一步,围绕推动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开放创新、金融创新的融合,力争在四个方面进一步突破:

一是推动关检协同,深化跨境研发便利化。推进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的规模化运营和功能完善,提高研发用进口试剂、样品和耗材等的通关效率,通关时间预计将从原先的2-3天缩短为6-10小时。探索实行“法检清单制”,清单以外的检验检疫项目全部向市场开放,认可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

二是搭建产研转化高效平台。深化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试点,促进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发展。试点符合条件的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委托上海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产产品,完善对委托和受托生产企业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推进设立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目标是做到快速获取、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三个快”,体现浦东速度。

三是完善国际化、便利化的人才环境。推动公安部“双自”人才出入境新政落地,完善相关海关人才认定标准、推荐方式和工作流程,制定出台浦东新区新一轮人才创新政策,在国际高端人才集聚等方面再拿出一批突破性举措。

四是加强张江科学城与陆家嘴金融城“双城联动”。用好现有FT账户、人民币资金池、外汇集中运营管理等金融创新试点,服务科技创新企业。同时,加强投贷联动试点、科技创新板建设,鼓励发行基于信用与知识产权等金融创新产品,将金融的助力作用深入到产业链发展的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