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头条号入驻标准 今日头条已经误入歧途

  CBA联赛的第30轮,一场本来很普通的运动场的较量,却因为有自媒体的加入增加了很多负面色彩。今日头条平台上的头条号“一岩九鼎”发布的文章《记者追袭球员或被没收证件李晓旭:不再追究》,文内配有一张标题为《这人是华西都市报摄影记者雷远东?》的图片,给网友造成极大误解,这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了业界的极大的反思。
 
    不久前,今日头条的头条号后台公布了一则“关于放宽头条号入驻标准的公告”。公告中表示,让任何人自由发文,不问资质,对一个推荐算法驱动的平台是高风险行为,但为了鼓舞创作者、推动资讯流通的开放和平等,今日头条仍然决定艰难做出了改变。鼓励原创内容和平台用户体验,到底哪个更加重要,这是一个不小的疑问,我们势必需要审视标准放宽背后的真正原因。
 
艰难增长的今日头条
 
    提起个性化推荐,我们第一想到的就是今日头条,眼下这家公司的发展势头确实不错,对外公布的日活用户也从年初的1000万左右,增长到现在的2000万~3000万级别。今日头条也逐渐被广告主所认可,保守估计2015年今日头条的广告营收会超过10亿元。
 
    但这并不是说今日头条现在就已经一帆风顺了,笔者私下询问了内部的某位高管,在他看来现在今日头条内部的压力非常大,面临各种KPI考核,几乎到了全民皆兵的地步。眼下的今日头条实施的还是单双休策略,一周单休一周双休,这也间接导致了内部的离职率一直居高不下。
 
    这位高管还透露,张一鸣曾在去年年会上表示,只要2015年今日头条的增长率能到达到目标,就会和其他公司一样实施双休。但眼下张一鸣早已经不再内部提及双休的任何消息,今日头条现在已经进入一个瓶颈期,投资人给张一鸣的压力非常大。
 
    此外,腾讯、网易等老牌门户,都开始意识到个性化推荐技术的重要性,并纷纷在其新闻客户端增加了个性化推荐的入口,一点资讯借助小米渠道获得的快速增啊也给今日头条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也进一步压榨了今日头条未来的潜在空间。
 
    对今日头条来说,个性化推荐其实已经不是酷炫的概念。早前新闻客户端的定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家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想象空间。而在电商、游戏等方向上尝试,目前来看,今日头条都宣告彻底失败。这家公司需要找到一个新的概念,张一鸣认为这个概念会是“信息分发”。
 
    但不同于微信拥有接近2000万的公众号,今日头条用来和微信公众号对标的“头条号”数量仍然远远不如,这使得今日头条在内容层面上根本无法同微信抗衡。根据张一鸣2015年9月透露的数据,头条号大约有35000个内容创作者。比起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想要打造信息分发平台,可能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成也头条号,败也头条号
 
    在为何大力推动头条号发展时,今日头条的CEO张一鸣,曾经有过一个观点,“微信公众账号的命门是单一的推送方式,每次内容只是推送固定的关注用户群,导致了许多优秀原创的账号湮没无闻,尤其在公众号拥堵的今天,新号更是难有出头之日,而今日头条则彻底解决了推送的问题。”
 
    眼下的头条号已经成为今日头条最重要的内容源,30%的内容来自于头条号,每天能够为今日头条客户端贡献超过3.2万篇内容,更加难能可贵的73%的阅读则来自于头条号内容。看上去头条号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这背后其实更大的是隐忧。
 
    今日头条上不少头条号都专注于生产一些垃圾内容,恶趣味的段子、反伦理的情感故事、低俗的照片等等,这些内容相信每个使用过今日头条客户端的人可能都会有极其强烈的感知。这或许就是大众兴趣所在,但一个平台如果都是通过这样的内容吸引流量和关注,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如果我们抛开情感因素,从商业价值角度来分析,这些内容其实商业价值并不大。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能够获得融资的,很多都是一些垂直领域的大号,他们在某个领域里面竖立起来很强大的影响力。但实际上,这些大号相比那些专注发搞笑段子的账号来说,流量可能相差很大,但商业价值方面却是天壤之别。
 
    但今日头条的头条号存在这么长时间,我们却没有听说过一次有关“头条号”获得融资的消息。今日头条主打的个性化推荐,让所有的头条号都没有粉丝的概念,文章能否有好的传播,根本就不在于运营,而是取决于头条号文章审核小编的心情。
 
    头条号的生态不仅仅是无法诞生出一些商业价值较大的账号,更大的损伤是会给今日头条平台本身造成恶劣的影响。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今日头条平台的流量是有限的,分给这些头条号上的流量越多,那么优质的内容分到的流量则越少。这也是为什么媒体虽然提供了70%的内容,但却只获得30%阅读的原因,可见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生态。
 
    随着此次头条号的开发,今日头条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在头条号上,这也意味着留给媒体的好处会越来越少。而如果今日头条只是一位索取,却没有给媒体回报,那么潜在的版权危机很可能会再次爆发。
 
缺乏生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今日头条》副总裁林楚方曾表示,要将“头条号”打造成为一个生态系统,并最终让内容创作者找到目标读者、满足物质需求、保护原创打击驱逐劣币。今日头条也推出了不少扶持自媒体的计划,例如今日头条曾宣布了“千人万元”、“百群万元”补贴、新媒体孵化器等一揽子自媒体扶持计划,但半年过去了,我们却没有看到一家从今日头条获得成功的自媒体。
 
    其实说起自媒体的内容生态,今日头条背负的更多还是“未经允许就盗转内容”的恶行。尤其是头条号这个事物兴起之后,不少头条号通过种种手段,从别的地方搬运一些文章,然后发布在今日头条平台上,并最终获得了曝光和收入。虽然今日头条一直宣称对这种行为在进行打压,并在头条号后台上线了较好的原创保护措施。但这一切需要的都是内容创作者首先得入驻头条号平台。
 
    今日头条邀请更多的头条号入驻,其实是想要在内容上接近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内容创作者的支持,但无论再怎么努力,想要达到微信的高度,我想这恐怕会非常的困难。说到底,微信是一个即时聊天工具,有着强大的用户粘性和活跃度,朋友圈、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内容传播体系。这却是今日头条无法复制的。
 
    今日头条本身其实一个广告平台,其盈利模式有且只有广告,而内容生产者的商业模式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广告,两者之间天然就存在冲突,无法力往一处使。正是这样的矛盾,我们经常才能看到今日头条平台上,具体某个头条号,正常文章阅读数非常高,商业性的稿件直接被平台屏蔽的现象。
 
    此外最为重要的是,微信方面对开发者的支持力度非常之大,微信公众号早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内容平台,而是变成了一个生态入口。不仅仅是内容创作者可以入驻,企业、实体店铺乃至于一个虚拟的机构都可以入驻。头条号眼下还仍然只是在针对内容开发者。根本没有办法像微信那样形成一个生态圈,对开发者的支持也不够。说到底,今日头条本质上就是一个信息平台,却想要做成一个生态,无疑有点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