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遭人民网连续三天炮轰 它还能走上正途吗?

  今日头条要成媒体公敌了,在接连的版权官司之后,人民网(603000,股吧)又连续三天撰文从内容产出、算法分发、创新等角度对今日头条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批判,这也应该是今日头条成立以来,被主流媒体最为严重的一次质疑。

  基于算法的今日头条确实在内容分发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创新,通过去总编辑化(后来即便设立总编辑岗位,其职责也不同于传统媒体机构),将内容的分发权力交由用户,内容可以匹配到目标用户。

  但人民网对今日头条的批判却正是立足于后者引以为傲的算法分发模式,提出算法分发造成“信息茧房”并引起内容的劣币驱逐良币问题,众所周知,今日头条的高阅读量内容基本为标题党、娱乐、软色情等内容,这些确实较严肃深刻内容有更为庞大的“群众基础”。

  通读人民网三篇文章,其核心观点为:完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内容创作和分发究竟是创新还是技术主导文化业倒退。

  在此基础上,我们不妨将话题再引申一点:媒体机构是否还要继续承担开启民智的社会担当。毕竟从清末现代报业发展以来,媒体无不承担开启民智的重要责任,历次思想启蒙,媒体均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五四运动的《新青年》等等。

  但若以今日头条的逻辑来看,内容等同于商品,只需要通过算法使内容找到目标消费者即可,在此导向下,我们谈媒体的责任和担当多少是有些可笑的。

  今日头条为何要成媒体公敌

  今日头条的支持者往往以“效果论”来否定传统媒体机构的内容产出和分发模式,比较有代表性言论为:传统媒体以报人主观喜好进行内容产出,而今日头条是完全的内容定制化。

  在此观点引导下,传统媒体“过时论”甚嚣尘上,可果真如此吗?

  作为一个自媒体人,我必须坦诚时至今日承认,对我影响最大的内容其实并非自媒体同仁们的文章,尤其不是以洗稿、抢热点为主的口水文章,而是《财经》(博客,微博)《财新》《南方人物周刊》为代表的严肃内容生产机构。

  在以上专业媒体机构的内容中,我能够通过详实报道获得对社会、行业新的认知,作为12年的《南方人物周刊》老读者,我依然记得第一次阅读带来的思想震撼:原来世界还有如此一面。

优质阅读一直伴随我的成长。

  优质阅读一直伴随我的成长。

  但这些情节在今日头条面前基本是不值一提的,精良的内容注定是曲高和寡,而根据算法把自己局限在“信息茧房”中的用户已经被算法所固化。

  如此来看,优质内容只能成为小众圈子的阅读爱好,媒体机构的商业价值被大打折扣。

  这也造就了当今所谓的“媒体衰落论”,但在我们看来,媒体的衰落并非是内容质量的下降,而是在算法分发思维主导下,优质内容的传播度以及价值被严重低估。

  今日头条抽掉了媒体机构转型和上行的梯子,但又在借媒体实现自己的内容布局。

  在今年8月一月内,今日头条便遭遇5起涉及版权的法律纠纷,既有搜狐、北京时间的新媒体,亦有英超为代表体育赛事,在今年4月至5月也曾被《南方日报》、腾讯、搜狐集体维权。

  今日头条自创立以来,一直表示要颠覆旧有的内容产出和生产模式,甚至通过“搬运工”的版权侵权形式从传统媒体机构处获得内容,其后又启动全民创作,将内容产出权力交由做号者、洗稿者,因此,与其说传统媒体对今日头条的围剿是基于版权、利益等诉求,不如将其视为对媒体使命的分歧。

  今日头条引发的社会负面效应将不断放大

  如人民网文章所言,当内容产出一切以用户喜好为标准,内容若要有市场就“就只能一味迎合、取悦”用户,进而“失去了独立思考、深度观察的能力,进而削弱整个社会的创造力”。

  截止去年12月的数据显示,四年里今日头条累计有5.5亿用户,女性用户占45%,男性用户占55%;从地域分布看,一二线城市的用户占到一半,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49.8%。

当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之时,地域造成的信息障碍正在不断被打破,身处农村也可以获得与一线城市相同的互联网信息,但在今日头条的逻辑中,算法分发正在形成新的地域屏障,来阻碍信息的通常分发。

  当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之时,地域造成的信息障碍正在不断被打破,身处农村也可以获得与一线城市相同的互联网信息,但在今日头条的逻辑中,算法分发正在形成新的地域屏障,来阻碍信息的通常分发。

  当淡化总编辑工作,内容的分发完全以用户先前喜好为依据进行分发,这自然会如人民网所言,用户将堕入严重的“信息茧房”中,在传统媒体的信息分模式中,用户的身份、职业、学历成为内容分发的主要参考,这也是以往媒体线下发行的主要路径,事实上,随着读者身份的转变,对内容的需求也会随之变化,换言之,阅读与个人成长是密不可分的。

  但在今日头条分发模式中,用户以往的阅读经验将成为内容分发的主要参考,这意味着用户只能在自己的认知之内获得平台推送的内容,也即,用户的阅读与个人成长处于割裂状态。

  当单个用户的成长与阅读成非正比发展,那么,对整个年轻群体显然将会是一场巨大的灾难,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沉迷快餐内容,年轻一代又怎么成长呢?

  移动互联网打破地域造成的信息隔阂,将由今日头条重新隔开,只是影响更为深刻,且阻隔了无主动阅读能力年轻人上行的通道。

  今日头条还能有走正途机会吗?

  人民网所批判今日头条的内容,后者早已意识到,不断通过合法或非法手段加快从传统媒体处获得内容资源,又通过资本力量收编内容创造者,最近也传出今日头条要抄知乎的底,用资金去挖角知乎大V,也通过爬虫手段,抓用户在微博的内容。

  今日头条所焦虑也有平台升级和内容品质感提升的问题,从商业角度来看,低劣内容虽有流量,但却很难有品牌溢价,因此,加快内容升级无论是商业抑或是在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方面,都有其必要性。

  那么,今日头条真的能走回人民网所期望的正途吗?

  我们对此是持相对悲观态度的,从用户角度看,5.5亿的用户,且一大半为年轻和三线以外城市用户,整体用户素质相对较低,这其实是快餐内容生长的天然温床。

  这意味着,短时间内,虽然今日头条在努力在内容方面进行深度化改革,但在算法分发模式中,该部分内容的目标用户在整个平台中基本处于小众级别,在不进行人为干扰的前提下,优质内容的分发很难有所突破。

  但若要进行人为干扰,今日头条引以为傲的算法模式的合理性是否何在呢?人为干扰是否会造成中低端用户的钟爱内容的减少,造成用户的流失,今日头条是否能冒这个险。

  现在看来,今日头条的路线基本为,上游圈占内容,再回用户端吸引注意,认为只要有内容用户自然就回来。

  那么,习惯了低劣内容的用户怎样才能找到第一个优质内容呢?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