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并非现场炒制,而只是用一个真空菜肴包加热而成?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点的外卖并不是现场炒制,而只是用一个真空菜肴包加热而成的?近日,记者走访了在美团、饿了么平台上销量靠前的外卖门店,发现大量外卖店都没有堂食,而是在使用菜肴包:有的搭配使用,有的则是全部使用。乍一看标题,惹人瘆得慌:你点的网红外卖可能是10天前做的,店家直接加热替代现炒。

自古“民以食为天”,十天前的食品稍微加热就飞驰而来送入口中,不新鲜的菜肴瞬间给人“病从口入”之感。无法预料,外卖竟然效仿方便面,与菜肴包欣然邂逅,得知消息后的民众直呼上当受骗,热烘烘、香喷喷的菜肴与“新鲜”二字格格不入,实在谬以千里。

造成民众恐慌,源于信息的隐瞒与不对称。“寒木不凋,春华吐艳”,其实冷冻食品复热上桌并不少见。比如高铁、航空等的餐饮食品,其实用的也是复热式餐包,人们知悉却吃得放心,更多是源于餐饮背后大企业所衍生的诚信认证。频频爆出卫生问题的外卖餐饮行业,对于“菜肴包”一事宁愿以堵代疏。而“堵”终究有决堤之日,刻意去隐匿“菜肴包”,还不如广而告之,因为它其实并不可怕。

RtTe-hhnunsq0987282.jpg9A2615336D2BE86C1EE159A3AA818147C937A97B_w600_h600.jpgA8E1B4DE496840360B6C56AD7ADE2B60501D7DBB_w600_h322.jpg

于商家而言,高峰时段那庞大的订单量需要确保时效性,那么人工临时翻炒完全达不到保质保量的要求。与食品公司合作,推广链式产业,提前制作后真空包装储存,最后进行冷冻保鲜,从人力和物力的角度考虑,经营者使用菜肴包,也在情理之中。聚焦于整套流程:合作、制作、保存、复热,其实只要每一环节的卫生许可达标了,也就无需担心质量问题。
      于民众而言,若是信息对称且可靠的前提下,菜肴包的出现并不会影响食品购买力。民众更加在意的,可能在于“菜肴包”的刻意隐瞒,内心有被蒙在鼓里之感。消费者有知情权,制造方法和制作过程的合理性需要知悉。相比于获得安全认证、流程透明公开的菜肴包,顾客更加厌恶的实际是脏乱差的“黑作坊”、“三无”餐饮商铺等无良商家。

广而告之,实则民心工程。透明制作过程、食材原料、安全认证许可,恰是远离脏乱差、无组织、无纪律“小作坊”的有力举措。对于舌尖上的安全,菜肴包本身并没有瑕疵可言,相关部门应将侧重点偏向于菜肴包背后的故事:制作环境是否干净、食材质量是否达标、真空包装是否合格、实际店面是否卫生、防疫环节是否可靠,云云。对于合格的,予以肯定与认证;对于不合格的,予以处罚与取缔。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将刻意隐瞒于阴影处的菜肴包拿出来晒晒,广而告之正是让民众做最广泛的监督者。线上审核的同时,少不了线下的验证。欺骗消费者的,终将无处容身;诚信为本的,在树立信誉,赢得信任的同时,也终将成为“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