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创新要素,为产业壮大“补好链”

长沙市科技局发挥高校优势,打造校际协同创新体。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就近转化企业达到286家,中南大学国家级双创基地投入使用。 曾欣供图

徐运源 朱文敏
今年4月,长沙市科技局连续收到了多封企业寄来的感谢信,这让大家感到意外的同时也收获了忙碌之余的“小惊喜”。
企业为什么要写感谢信,感谢什么呢?
湖南捷西整体家居有限公司在信中写道:疫情突如其来,企业复工复产受阻。在贵局帮助下,我公司265名员工无确诊、无疑似、无隔离,复工率达到95%,产能迅速恢复至80%。
湖南明康中锦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信中写道:在全市“大干一百天实现双过半”竞赛活动中,市科技局“急科技企业之急,想科技企业之想”,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精心组织专家到我司现场指导,加快我司“长沙市智能呼吸诊疗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验收进程,有力地推动无创呼吸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仪等疫情防控战略医疗物资的复工复产。
……
原来,长沙启动“大干一百天实现双过半”大竞赛以来,市科技局作为其中的“实力选手”,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稳定发展经济等方面出实招、办实事、谋实效,让科技企业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塨介绍,在市委、市政府作出竞赛活动部署后,市科技局便迅速响应,制定了竞赛活动工作方案,明确加快出台有关政策、加快拨付涉企资金、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的35项任务目标。从完成情况来看,科技创新工作为实现“双过半”夺取“双胜利”很好地发挥了支撑引领作用。
截至6月底,市科技局下达科技专项资金3亿元,完成全年预算支出的60%;组织发动1743家企业申报省级企业研发奖补资金;持续抓好企业“升高”,向省科技厅推荐上报2020年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117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入库963家。
A
助力复工复产
党员干部俯下身,为企业当好“服务员”
故事:湖南捷西整体家居有限公司在感谢信中说,市科技局选派的冯建刚驻公司开展防疫和复工复产工作,四处筹措紧缺防疫物资,周末不休息,出现险情冲在“最前线”,赴多个部门协调,解决了实际困难。
捷西整体家居位于岳麓高新区内,冯建刚每天驱车25公里赶去打卡上班,比平时起得早回得晚,50多天跑了3000多公里。“党员干部就要有冲在前、不怕脏不怕累的干劲,这种干劲也让企业加深了对疫情防控重要性的认识,从不理解到主动参与。”冯建刚说。
捷西整体家居总监助理喻专说:“疫情面前,政府派出的联络员尽心尽力,让我们感到分外温暖。作为一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科研创新力度,为长沙经济社会发展做更大贡献。”

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市科技局从一把手到一线工作人员,全员参与。郭塨多次下沉街道社区参与一线防控, 11次深入企业调研指导。班子成员先后深入企业调研指导共计150余家,切实解决了一批企业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多家企业专门致信表达谢意。此外,全局系统还选派了23名党员干部进驻街道社区、园区企业参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并与组织部一起选派了59名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帮扶企业。
为支持高校、科技企业等开展科研攻关,市科技局增设新冠肺炎疫情应急专项。申报指南一发布,立即引起热烈反响,申报项目达450个,在两个月时间内完成了组织申报、形式审查、出库审查、专家评审等相关程序,共立项支持72个项目,支持经费680万元。其中,多个项目成果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市第一医院开展临床防控研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整体治疗方案;圣湘生物研发的检测试剂通过国家药监局第一批应急审批,产品迅速供往疫情防控一线,实现上半年业绩爆发性增长。
市科技局还创新性开通“线上”窗口服务企业,邀请专家开设科技助农直通车“网上课堂”,针对农业春耕生产开展在线坐诊咨询活动;开展企业研发(R&D)经费归集在线培训,指导企业做好相关工作;突破政策障碍,实行“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疫情期间全程网办;举办“协同抗疫·智造未来”2020年省外知名高校成果线上对接会,吸引企业、园区、投资机构代表2900余人参与对接等。
B
完善创新机制
利好政策密集出台,让企业吃下“定心丸”
故事:今年初,由市科技局、长沙市科技风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长沙银行合作设立了“长沙市高新技术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由长沙银行对我市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小微企业提供优惠信用贷款,资金池对贷款风险给予一定比例分担补偿。2月25日,市科技局发布了《关于利用高新技术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措施推动企业恢复生产的通知》,3月18日再次发布了《关于推进高新技术企业优惠信贷和风险补偿的通知》,发动搜集企业融资需求,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湖南联羿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基础教育装备信息化解决方案以及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的服务提供商。受疫情影响,部分应收款不能及时回笼,但研发工作需要进一步开展,导致暂时性的资金周转困难。
看到通知后,联羿科技积极申请,于3月底快速获得200万元的风补资金。“这为公司持续发展解了燃眉之急,也减轻了我们复工复产后的压力。”该公司董事长章方一说。

根据市科技局竞赛活动方案,加快出台政策是35项目标任务之一。除了推进高新技术企业优惠信贷和风险补偿,市科技局修订的《长沙市科技保险费补贴办法》也于今年6月发布实施,对险种设置和补贴比例进行了优化,突出科技创新要素,重点支持科创型初创企业。
惠企政策的效果看得见。目前,“高新技术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向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授信126家,放款1.46亿元。对2019年认定的1196家高企发放奖补16544万元;对2019年认定的98家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发放奖补767万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市科技局出台了稳定经济支持措施,如制定《〈长沙市科技局关于贯彻落实长沙市有效降低疫情影响稳定经济运行实施方案〉实施细则》,出台支持科技企业三大措施: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按照上年度研发投入增量5%的比例最高给予50万元补助;对制造业企业技术交易年度技术交易额累计50万元以上,按技术交易额2%的比例最高给予100万元补助;对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每家给予100万元补助。
此外,还出台了《长沙市技术创新中心认定和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政策文件,开展市级技术创新中心申报工作,目前申报工作正在火热进行。将用3~5年时间在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布局100家左右技术创新中心。
C
加快项目验收
半年验收670个,给企业创新“造好血”
故事:因为疫情,原定的项目验收时间一再推迟,但政策又规定,“如果单位有未结项目则不能申报新的科技项目。”眼看新项目申报的时间越来越近,怎么办?企业的焦虑市科技局用行动来化解。
湖南明康中锦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长沙市智能呼吸诊疗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原定于年初验收,由于企业忙于抗疫生产,错过了验收时间。公司向市科技局说明了困难,监督处处长杨楚彬主动对接,将项目验收时间提前,并克服困难组织专家完成验收。明康中锦不仅获得了50万元补助资金,还及时参加了新的重大科技项目申报。
“这只是市科技局多年来支持公司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一个缩影。”该公司董事会秘书徐勤鹏介绍,预计今年,公司研发投入2000万元,增长150%,高新技术产值5亿元,增长500%。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湖南顶立科技有限公司在感谢信中说,“市科技局从项目对接、申报、立项、验收、政策落实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让我司感受到了长沙优质的营商环境,真正做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
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市科技局坚持把科技项目验收末端工作前移,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疫情期间,市科技局集中组织验收科技项目3批次,验收科技项目670项,其中重大专项73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22项、重点项目419项、一般项目156项,下拨科技资金6460万元。
“去年一年我们验收了700多个项目,在疫情形势下,今年上半年就完成了600多个项目的验收。”市科技局副局长陶红介绍,科技项目一般采取后补助方式,项目尽早验收意味着可以帮助企业更快地获得补助资金,对企业复工复产能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
为此,郭塨多次强调,“企业项目验收要优先保障,要放在第一位。”
除了项目验收,市科技局同步推进项目建设。如聚焦22条新兴产业链,持续推进省“5个100工程”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建设,44个项目上半年完成研发投入3.2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0.8%。通过项目持续实施,共申请或授权专利338件,完成销售30.18亿元,贡献利税1.19亿元,新增就业4982人。
D
搭建创新平台
集聚创新要素,为产业壮大“补好链”
故事: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保障的核心技术。长沙商用密码产业基础扎实,已将自主可控及信息安全作为全市22条重点发展的新兴及优势产业链之一。
今年5月,长沙市商用密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成员单位包括湖南长城科技信息有限公司、长沙中电软件园有限公司、湖南中育至诚科技有限公司、中电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长沙点繁科技有限公司、东方新诚信数字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等。
联盟秘书长杨一艺介绍,联盟计划3~5年内承担商用密码产业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专项5~10项,攻克一批制约商用密码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带动联盟申请发明专利5项以上,形成系列2至3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规范,同时带动聚集商用密码上下游企业超过200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发挥科技创新在复工复产中的作用,需要加强平台支撑,努力集聚更多要素、孵化更多业态。市科技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加快建设和完善各类创新平台,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集聚。
如充分发挥高校优势,打造校际协同创新体,成果显著。对接美中创新联盟及俄罗斯、以色列、新加坡等国际双创机构,中西创投中心、中美合作基地、俄以成果转化基地成功落户。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就近转化企业达到286家,760多项专利与企业实现合作,中南大学国家级双创基地投入使用,湖南工业创新中心正式挂牌,岳麓山国家实验室有序推进,湖南大学成果转化基地即将签约,国防科大与湖大合作的湖南先进技术装备研究院项目已基本确定落户。启动大科城软件产业生态圈共建计划,成立软件产业发展联盟,推动大科城高技术服务业再升级。
同时大力引进培育标志性平台。今年以来,引进全国最大知识产权运营平台(新诤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迈科技)、仪器共享平台(聚仪网)、科创路演平台(飞马旅)、高端人才服务平台(博士科技)等标志性平台28个。
另外一个好消息是,今年4月,《科技部关于印发2020年度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的通知》发布,确定498家众创空间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长沙8家“晋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