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科技指数」90%的成分股都是国内科技龙头企业

继A股推出了科创50指数后,港股7月20日也宣布在昨天推出「恒生科技指数」。

这个消息让市场上的投资者都沸腾了起来,毕竟这个“港版纳指”涵盖了不少国内科技龙头企业,除去阿里、腾讯、美团、小米不说,刚上市的中芯国际和京东也位列其中。

尤其对于没有开通港股通或港股户口的内地投资者而言,一直遗憾于无法投资在港股上市的科技大牛。这次这个指数一出,正好可以弥补这些遗憾。

因为追踪这个指数的基金肯定会应运而生,届时估计又是一阵腥风血雨。

今天来聊聊这个。

 

猩猩认为,这个「恒生科技指数」早应该推出了。

过去猩猩写过一些关于投资恒生指数的文章,其中一个观点是,恒生指数目前处于低估状态,所以值得入手。

然后猩猩就收到很多读者朋友的反馈,说恒生指数根本是一直处于低估状态,很难高估起来。

后来猩猩思考了很久,也不得不承认恒生指数确实长期低估值,对于投资策略比较激进的人来讲,投资恒生指数真的是很鸡肋。

这主要是因为恒生指数还停留在传统行业当道的时代中,金融股和地产股占比超过50%。这些行业本身发展已经很成熟了,也有了固定的商业模式,所以估值水平也比较稳定,很难再产生比较大的波动。

而随着科技行业迅猛的发展,越来越多内地的科技公司选择在港股上市,尤其是今年,科技股已经占港股市值超过33%,成交额占比也从2017年的16.3%提升到现在的27.6%。而且还科技股的数目陆续增加中,更别提蚂蚁集团上市可能还会带来一波热潮。

所以恒生指数算是有点不合时宜了,和港股的实际表现已经出现了差距,加上目前处于这种技术周期过渡期的风口上,投资者对科技主题的投资需求,其实是非常急切而热烈的——每个人都想把握住这次的机遇。

于是为了准确反映最具代表性的科技企业表现,恒生指数公司推出了「恒生科技指数」。

「恒生科技指数」主要聚焦于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包括网络、金融科技、云端、电子商贸及数码业务,涵盖了港股中市值最大的30只科技股。

其中权重排名前五的科技股分别是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小米及舜宇光学科技,每只股票占的权重都超过8%,加起来已经是41.51%。

很多说买不起阿里、腾讯股票的小伙伴,这次正是一个好的机会,接下来可以关注一些接下来可能会推出的「恒生科技指数」基金——

利用基金的方式,投资阿里、腾讯。

 

就「恒生科技指数」整体而言,算是一个比较符合国内新经济特色的指数,结合了大消费和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基本以通讯科技为主,占了68.3%的比例。然后外加一些非必需性消费、工业、医疗保健和金融行业。

但是这些行业也是带有科技成分的,例如平安好医生,也是互联网健康咨询及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主要是线上服务。

「恒生科技指数」和内地科创50、美股纳斯达克并不一样。

科创50主要以5G、芯片股为主,而纳斯达克则是核心科技技术股为重,但「恒生科技指数」是主打互联网消费股。

总的来讲,各有各所针对的投资需求,「恒生科技指数」的竞争力和含金量还是比较高的——

根据恒生指数公司在新闻稿所称,「恒生科技指数」的成分股在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回报分别高达36.2%及35.3%。

这个表现其实算不错了。

如果我们只看腾讯今年上半年的涨幅——

(腾讯控股)

别看腾讯涨得猛,实际上腾讯从今年一月到六月,总共才涨了33.17%,涨幅比「恒生科技指数」还要

(阿里巴巴_SW)

至于阿里巴巴今年上半年的涨幅才1.16%,简直可以说是拉低了平均水平。

所以单买一只股,由于风险集中,最后收益可能还不如追踪「恒生科技指数」的基金。

猩猩认为,未来应该会有不少追踪指数基金会出来,但是对于内地投资者来讲,最方便的就是购买内地基金公司推出的指数基金。

但是内地几家基金公司的QDII额度比较紧张,所以届时可能会适当控制基金规模——

也就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投资到相关的指数基金。

那么,还有什么投资途径呢?

还可以关注「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

因为「恒生科技指数」90%的成分股都是国内科技龙头企业,所以「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的成分股跟「恒生科技指数」还是比较接近的。

像刚刚说的「恒生科技指数」权重最重的五只股票,「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的成分股也涵盖了其中四只。除了阿里还没列入港股通之外,腾讯、美团、小米和舜宇光学科技,都在其中。

而且,还包括了一些没有列入「恒生科技指数」的股票,例如神州控股和创梦天地等。

接下来估计一些没有拥有QDII额度的基金公司,也会上报跟踪这个指数的基金,所以大家不妨可以留意一下,如果实在没法参与「恒生科技指数」的基金投资,也可以关注这个指数的基金。

 

最后,猩猩还是要不厌其烦地提醒大家,科技股的波动还是比较大的。

所以如果大家实在想要投资「恒生科技指数」相关的基金,还是以定投方式比较合适,这样可以避开买在高点的风险,分摊一下机会成本。

尤其是在现在的节点上,还是要理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