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为“科技战疫、创新驱动”的2020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在全国各地

8月23日,主题为“科技战疫、创新驱动”的2020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在全国各地同步举行。因受疫情影响,这场一年一度的科普嘉年华推迟了3个月,不过经历了这一场特别的“战役”,更加让大家统一了认识——科技才是抗疫的利器,在全国各地的活动中,抗击疫情的“硬核”装备成了展览和关注的重点。

全国科技活动周自2001年设立以来,本届是史上最特殊也是主题最鲜明的一届,全国都围绕“科技战疫”主题,展示“硬核”设备、普及防疫知识。如主会场展示陈薇团队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广西现场展出新冠肺炎防控用智能巡检机器人,重庆现场模拟ICU病房,上海现场让张文宏走上科学红地毯,广州现场钟南山通过网络与中小学生互动……

祸兮福所倚。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扰乱了人们正常生活,打乱了经济社会发展节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进步,尤其在疫情防控领域。比如新冠疫苗,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日前表示,我国已于7月22日正式启动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与此同时,科技战“疫”也大大激发了公众的求知欲,提升了公众的科学素养,加深了对创新驱动的认识。仍以新冠疫苗为例,每当我国在这一领域传出好消息,都会迅速冲上微博热搜榜,足见公众对此的关注程度。2020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抓住社会热点,设置议题、推动科普,可谓顺势而为。

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创新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现实,许多国家都在加强对高端技术领域的研究布局,力图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我国积极谋求科技创新,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示,2019年中国国际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毋庸讳言,我们存在一些短板,如科技创新制度环境有待完善、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期待突破,创新型人才队伍需要壮大等。

一切科技创新都是人做出来的,科技创新最根本的是人才问题。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是创新发展的根本保障。创新型人才从哪里来?如果说,高等院校、专业研究机构培养是人才成长的“塔尖工程”,那么全民科普就是“塔基工程”。只有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创新型人才队伍成长才会有肥沃土壤。作为公众参与度最高、覆盖面最广、社会影响力最大的科普品牌,全国科技活动周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未来,仍须加把劲,把活动做大。

办好全国科技活动周,要牢牢抓住两条主线,一是青少年科普,二是创新发展。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青少年科学素养事关国家科技事业未来,是创新发展的潜力所在。因此,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意义重大而深远。全国科技活动周于2019年发起面向千所农村小学的“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开了一个好头。今年,全国各地纷纷举办青少年专场,此举甚善。

科技与创新是全国科技活动周的两大主题,落在活动本身,也必须秉持这一理念。内容上,要紧扣科技强国战略,结合科技热点和公众兴趣点,更重视最新科技成果的展示;形式上,要用活、用好先进的传播手段,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微视频、VR、AR等传播方式,让全国科技周更具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

20岁,青春正当时,全国科技活动周未来的路还很长,当不断进取、久久为功,助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广州日报评论员 练洪洋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陈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