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再造”,更得靠高科技

几年前,海昏侯墓发掘现场,考古专家在墓主刘贺(即汉废帝,汉武帝之孙)的棺椁中,发现了精美的“玉席”。后来才知道,这不是“玉席”,是琉璃席。

央视播出这段画面时,解说员略带遗憾地说,琉璃在西汉是稀罕之物,和玉一样精美,可惜易碎,如何把琉璃席完整提取出来,是个难题。

这段画面,引人遐想。刘贺先为昌邑(不是今天的昌邑,在今菏泽境内)王,后被权臣霍光招至长安,当了27天皇帝,旋即被废,回到昌邑,后到豫章(今南昌)。

刘贺长期生活在山东,博山琉璃源远流长,他下葬时有没有可能使用博山琉璃?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产生这样的联想,并无不妥。让人略感遗憾的是:琉璃易碎的品质,西汉就是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有没有可能改变一下?即便有,也只有一条路:科技赋能。

本届陶博会的主题,叫做“多元赋能 品质再造”。表面看,说了两层意思,一层是“赋能”,比如科技赋能、文化赋能等,一层是品质的提升与再造;在我看来,这两层含义,讲的是同一个道理。

“赋能”再多元,总归有个核心。核心是什么?是科技。科技赋能,是统领、是灵魂。

今年4月,浙江大学著名教授郑强,去太原理工大学,担任党委书记。山西这个地方,煤矿多、资源型企业多。令郑强欣慰的是,这些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企业,已经认识到,科技才是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认识到这一点,事情就好办了。

不管腾笼换鸟还是凤凰涅槃,总得盯住核心,总得有个发动机、有个心脏;“心脏”换不了,笼子再大,“鸟”还是飞不动。这个核心,就是高科技。

“品质再造”,更得靠高科技——必须是高科技,“普通科技”不成。比如瓷砖,一味增加它的硬度或者光洁度,似乎不困难;既要硬又要光洁还不能打滑,就非得高科技不可了。

很多年前,有人提到地板砖的一个小问题:茶水不小心倒上去,如果当时忘了拖,就会留下痕迹,很难弄干净。这个问题貌似不复杂啊,增加光洁度,溜光水滑,茶渍不就留不下了?可太滑了,人容易摔倒,也不成。你得让它容易清洁,还得防滑,还得好看,还得便宜,还得耐用,还得成本低……这就成了“普通科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必须高端点的才行。

有人说了,咱要求低点不行吗?大家凑合着做、凑合着买、凑合着用,省下钱来买鸡腿吃,难道它不香吗?你可以这么想,市场不这么想。强者就是在最顶端再迈进那么一丁点,消费者就是想让自己再舒服那么一丁点;看上去只是“一丁点”,可离了这“一丁点”,市场就不买账。

现在已经进入了“长尾时代”。打个比方,如果市场上有1万个竞争者,前3名会占据80%甚至更多份额,剩下的只能处在销售额非常低的区域,惨淡经营。它们在销售额分布图上,就成了长而低的“尾巴”。无论是从“尾巴”向“头部”突进,还是身在“头部”、力保其位,离了高科技,都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