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青:把军事新闻做得更快更新更活更实

强调强化读者意识,是有感于眼下我们面临着的诸多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读者变化的挑战。过去我们办报,往往是靠着信息不对称来抓读者:我比你见多识广,我可以发布各种各样的消息,说的都是你不知道的事。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兵员成分的变化正在化解我们的信息优势。在一个信息社会,我们知道的读者可能也知道,我们不知道的读者可能知道得很多;我们懂得的读者也懂得,我们不懂的东西读者可能却说得头头是道。这样的读者,我们拿什么给他?拿什么去吸引他、感染他?并且把我们的指导意图寓于其中,潜移默化地去影响他。这一挑战是非常现实的,一旦我们满足不了他,他可能就移情别恋了,不再看我们的报纸了。同时,现在的读者渴望沟通、需要互动,单向灌输不灵了。主要读者群的这种变化,对我们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逼得我们必须适应,必须变化。

第二个挑战,是媒体多样的挑战。现在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媒体的发展呈现多样化,既有传统的纸媒,又有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等电子媒体,互联网上有博客、播客,这客那客,目不暇接。平面媒体当中,除了各级党报以外,越来越多的晚报、都市报等不断冒出来。从内容上区分,有工作类的、学习类的、娱乐类的、休闲类的、消遣类的、服务类的等等,读者选择的余地非常大。在媒体林立的情况下,我们的军报凭什么吸引人家,让人家愿意看呢?我们这些年最大的忧虑就是怕报纸办得没人看。如果没有有效阅读,我们所说的指导性就实现不了,我们肩负的使命就完成不了,我们所说的坚守阵地就是一句空话。

第三个挑战,是形势任务的挑战。媒体的竞争说到底是话语权的竞争、影响力的竞争。军报是中央军委机关报,是当仁不让的主流媒体,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舆论的宏大事业中肩负着神圣使命。所以在这个竞争中我们败不起!这个挑战实际上也是争夺生存权、发展权的战斗,是生死存亡之战。

第四个挑战,是自身期许的挑战。新闻工作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每一个投身这项事业的人,都渴望成功,渴望留下一些精品佳作,包括我。过去我当了8年体育记者,当时有人说体育报道最简单,就是记分牌式的报道,甚至可以搞一个模式,每天把名字换一换,比分换一换就行了。但是我觉得,那不应当是一个记者的追求。当时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尽管每天有比赛,每天要发稿,但是一定要争取在每天的稿子里面,至少能够有一句新话,能够有一点新颖的写法,能够尝试一种没有写过的东西。这对自己是一个压力,也是一个动力,正是这些压力和动力让我虚心不敢骄傲,勤奋不敢懈怠,认真不敢马虎,兢兢业业走到今天。我相信,有志于干好编辑记者工作的同志,在这方面一定会有同感。写的稿子越多,压力越大,突破越难。这种挑战来自自身,是自我加压,自我挑战。

面对这四大挑战,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我想不妨从改进文风做起。

第一,以文风的改进适应读者的需求。我相信没有人愿意看枯燥无味的文章,也没有人能拒绝美文佳作的诱惑。仔细分析一些受到关注和好评的稿子,不外乎两种情况,要么问题抓得好,要么文章写得好。所以,我们要想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影响力,首先文章一定要有内容,不空洞,而且写得漂亮。千百年来,各种文本汗牛充栋,只有美文流传下来,其他的都已湮没在历史尘埃之中。文风对于文章的传世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二,以文风的改进牵动作风的转变。核心是“三贴近”、“三深入”。要改进文风,根治假大空,首先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对于主流媒体而言,真实是生命,导向是灵魂。现在,公开造假的有,但是不多,比较普遍的是浮夸。我们一些同志写新闻喜欢夸张,用大词、说满话,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以展示文采,或者不足以反映某个单位如何优秀、先进似的,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凡事总有个度。恰恰是一些善意的夸张、拔高损害了新闻的真实性,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度。

我曾提出“谨防正面宣传的负面效应”的命题,很大程度上就是针对这种现象而言的。记者对一个人或一个单位的褒奖一定要留有余地,不要不吝夸张、无限拔高,把什么都说得很满。其次必须坚持深入实际。不深入实际、不深入官兵、不深入基层,就不会有群众语言,不会有生活细节,不会有知识含量,更不会有个性特色。到第一线去,和采访的对象直接接触,直接交谈、深谈,才能够准确把握他的特点,包括语言、神态,才能够绘声绘色地写出来。这是我们当记者的一项基本功。

深入下去以后,还有一个善于采访的问题。有的记者虽然也下去了,甚至一年在基层的时间达200天以上,不可谓不深入,不可谓不辛苦,但是在采访过程中坐不下来,听不进去,总是被这个事那个事分散精力,不注意倾听、不注意记录,最后写出的稿子里,人家说的那些生动的、个性化的语言没有了,被概括成记者自己的话了。善于采访这个基本功越扎实,我们积累的财富就会越厚实,回味生活、反映生活才会越真实。

第三,以文风的改进激发学习的欲望。“书到用时方恨少”。每当我们寻求突破和变化时,或者想做一种不同以往的表达时,我们往往会觉得知识不够用,文采难展现。可见,能不能突破,取决于知识储备多不多。所以,还是要多读书、多学习。对于报人来说,学习没有到头的时候,知识没有够用的时候。尤其是现在,我们不光要学习各种知识,还要掌握各种本领,特别是网络时代善于用网的本领。网络时代的记者,不是单一的平面媒体记者,应该既能够写,也能够拍;既能够写文字稿,也能够做音频视频。我们现在平台多了,我们的记者也应该是复合型的。既有文字为主的《解放军报》,也有图片为主的《解放军画报》;既有传统的纸媒,又有时尚的两个网站;既有面向部队的报刊,又有主打市场的《军事特刊》、《环球军事》。国防部网站去年8月20日上线试运行,刚一上线点击量的峰值一天就达到1.3亿次,目前稳定在2000万次。去年我们报道全运会、国庆60周年以及海、空军60周年纪念活动,都是报网同步,记者除了给报纸发稿以外,同时也给网络发新闻。我们提出的“全社办网”这个口号,实际上也是对记者素质的拓展提出了新要求。

第四,以文风的改进提升军报军网的质量。报刊网络质量的高低,标志是什么?核心标志是影响力,包括对部队、对社会、对世界的影响力。新闻传播有一个同受众语言对接的问题。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才更容易让人接受,也关系到文风问题。有些新闻文风不实,不光外部世界没兴趣,就连军内读者也不买账。在传播力决定影响力的时代,要想改变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状况,确实需要我们在改进文风上下功夫,并以此为突破口,研究写作,改进写作,真正把我们的军事新闻做得更快、更新、更活、更实,把我们的军报军网办得更好看、更有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军报军网对内对外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