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日本最新军事科技 老可怕了!

  “日本军事科技比中国强大得多,甚至美国也要依赖日本军事科技”,这是网络上一些文章常见的开头,那么日本军事科技真是如此可怕吗?观察者网小编带着好奇查看了日本防卫省研究本部网站,查看了一下该机构近年来发布的一些日本“最新军事科技成就”,客观的讲,里面确实有一些在国际上也能拿得出手的新技术,再一看细节……顿感“脑洞大开"。不信的话,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个网站上最新的一些发布内容吧。

  “电波画像”制导

  2015年1月,日本防卫省研究本部发表,该部门最近完成了一次雷达成像制导导弹(日文称为“电波画像”技术)的试验,从发表的图片来看,这次试验中充当试验平台的是日本最新的AAM-4导弹。

  防卫省研究本部发表的资料称,导弹的雷达发射电波,并接收目标反射的回波来进行探测。但是现代隐形舰船的电波反射率很低,且行驶速度相对缓慢。这就让回波经常淹没在海面背景杂波中,这样一来使用旧式的雷达探测目标就变得很困难。

快来看日本最新军事科技 老可怕了!

用全世界最贵的空空导弹进行测试,准备研制全球最贵的反舰导弹……

  于是,航空装备研究所就开始利用高级信号处理技术来利用接收到的回波进行成像处理的技术,有了这一技术,即使遇到隐形目标,也能通过对目标的成像而进行制导了。

  作为研究中的一环,为在实际飞行环境下运用主动雷达目标进行成像测试,发展图像处理技术,并获得关于制导技术的相关数据,在2014年10月到11月间在新岛分部实施了发射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

  自卫队将在对试验获取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后,对这型技术的发展以及实用的可能性进行讨论。

  观察者网军事评论员认为,雷达合成孔径成像技术已经是现代比较成熟的一种技术,将这种技术用于制导领域,一般是用来攻击地面固定目标,因为合成孔径成像技术有成像刷新率低等缺点。不过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运用主动有源相控阵雷达后确实可以探测到移动目标,但是图像刷新率依然较低,无法对高速移动目标进行成像,所以无法用于探测隐形飞机之类的目标。

  据透露,中国目前正在研制中的CM-102反辐射导弹可能就具备主被动双重引导头,其主动引导头采用的就是雷达合成孔径成像原理,可以用于紧急关机并转移阵地的敌方雷达车。

  但日本的这一技术似乎是想要将这一技术用于探测海上舰船—中国的022导弹艇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假想敌,据传一般的主动雷达制导反舰导弹无法有效锁定这种导弹艇。

  而防卫省之所以用AAM-4导弹为平台进行测试,也是因为该导弹上有日本引以为豪的一项新技术—全世界独一无二安装有源相控阵雷达的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当然也是全球最贵的空空导弹)。

  这一技术听起来非常完美,只不过,如果日本真的制造出有源相控阵雷达制导的反舰导弹,那毫无疑问又要创下一项世界纪录—世界上最昂贵的反舰导弹。

  “双重后座”低后坐力火炮射击试验

  2014年12月,防卫省发表了新型低后坐力火炮射击试验的消息。据称,陆上装备研究所为了让轻型车辆上能够搭载大型火炮,正在研究如何能让火炮射击时的后坐力变小。

  据称,新型火炮采用了“双重后座”原理,简单的来说,这一技术就是把19世纪后期被淘汰的“架退炮”技术重新请回来。这种火炮将有一个可以随炮身一起后座的炮架,同时火炮的炮身也一起后座,两者间如果能够配合合适,就可以同时大幅度缩减火炮后坐力的同时大幅缩减火炮的后座距离(传统上来说,要减小后坐力对车辆的影响的话就要延长火炮后座距离,导致需要的车体体积增大)

  据报道,自卫队研究本部不禁用同样的105毫米火炮分别在不同的炮架上进行了对比测试,确认火炮后座距离和后坐力的变化情况,同时还在火炮呈10度仰角的情况下进行了测试,来验证这一技术的可行性。

日本“双重后座火炮试验炮”原理示意图

日本“双重后座火炮试验炮”原理示意图

日本“双重后座试验炮”及炮架照片

日本“双重后座试验炮”及炮架照片

火炮后座距离比传统后座火炮大幅缩减

火炮后座距离比传统后座火炮大幅缩减

射击试验过程示意图

射击试验过程示意图

  观察者网军事观察员指出,其实早在二战时代德国的K17型170毫米加农炮等老式火炮上就采用了类似的双重后座技术,但是这项技术在二战后就很少有人采用。原因很简单,它不能适应大仰角情况下发射的要求,因为它沉重的炮架必须和火炮炮身保持相同的仰角,就大大增加了火炮俯仰部分的重量,德国的K17型火炮就是因为这一原因重量达到了17.5吨,而二战中美国为应对这种火炮制造的M115型203毫米榴弹炮在口径更大的前提下重量仅为14.5吨,可见这个炮架有多重。

  推测日本研究这一技术的考虑可能是使用轻型材料大幅度降低炮架重量,同时使用电子技术解决两次后座的控制问题。即使如此,这种火炮也无法用于现代的大口径曲射火炮,只能用于坦克炮或反坦克炮上。美国研制的斯特瑞克装甲车族中的直射火炮系统被取消的原因就是这种18吨重的轻型装甲车只能抵挡机枪弹,但要用它来和几十吨的主战坦克对阵……虽然美国不在乎装甲车被打爆,但是里面的士兵可死不起啊。最后斯特瑞克直射火炮系统遭到取消。

  不过,考虑到日本13式轮式坦克重达26吨,防护力也没有比斯特瑞克更轻,也确实有减重的必要。同时,13式又没有像“斯特瑞克”那样采用“高大上”的无人炮塔(采用无人炮塔的“斯特瑞克”装甲火炮系统可以随便延长后座距离,13式采用炮塔结构,没办法这么搞),所以日本人由此“脑洞大开”,开始研制这种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新技术了。

  不过,双重后座概念近年来也确实有复兴的可能,不过那是要与前冲击发等新技术结合使用的,美国就曾研制过类似的一种火炮。中国知网上也能看到中国有将双重后座和前冲击发结合的相关论文。

  以上是目前防卫省网站上最新公开的两项奇怪技术,那么他们以前还有过什么“奇葩”的研究项目吗?我们接着看。

  电子控制的超轻型榴弹炮

  首先,去年中国在珠海航展上展示了AH-4型超轻型榴弹炮,这种39倍口径155毫米榴弹炮的重量可以减轻到3.9吨。美国的M777超轻型榴弹炮重量比AH-4型稍重,为4.2吨,但也属于非常轻的火炮,可以用直升机吊运。

电子控制装置原理,图中日文为:“伺服电机”、“阀门开闭控制”

电子控制装置原理,图中日文为:“伺服电机”、“阀门开闭控制”

超轻型榴弹炮线图

超轻型榴弹炮线图

快来看日本最新军事科技 老可怕了!

样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