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报文章:中美能否走出“军事互疑”

从10月初起,正值中国日本钓鱼岛争端持续升温之际,美国除了与日本、韩国、菲律宾不断举行双边和多边军演外,又加大筹码,加速在冲绳基地部署最新锐武器,同时派遣两大航母战斗群,进入西太平洋和南中国海。美国这些举动是为了“协防”日本和菲律宾以对付中国,还是高调进行所渭“区域维稳”?

  自2010年以来,奥巴马政府可以说已确立了其对华战略的基本定位与原则,即在政治上,中国属于异类国家和潜在对手;经济上,中国是发展伙伴加竞争对手;而军事上,中国属于区域对手及潜在敌人。

  在政治上,只要中国不行极左,美国不搞极右,两国目前在不同轨道上的战略沟通协调,应该可以继续下去,不至于形成敌对冲突局面;经济上,美国的高端技术和成熟市场,结合中国的制造能力与庞大新兴市场,由此造成两大经济体互动并引领全球发展的前景,依然乐观向上。

  于是中美间的军事关系,就成为一个愈发关键和严峻的领域。虽然分歧不小,但相信中美都不愿意看到双方紧张到剑拔弩张,擦枪走火的地步,最后导致无谓的火并和双输。

  先不忙提中美“军事互信”,估计目前更为紧要的,是如何减少和管控双方的“军事互疑”。

  从文化哲学与历史沿革来看,中国一向重内,不太习惯到国外动武驻军,开发殖民地,直接干涉他国事务等等,往往视之为帝国或霸权主义行径;而美国是一个责任和使命感较强的国家,认为世界上的事情除了主权范畴外,还有一个公共范畴需要有国家站出来负起责任和实施管理,且只依靠联合国的作用还远远不够。美国也愈发相信,随着中国力量不断增长,也会更多地介入国际公共范畴,或者有把国际公共安全范畴纳入中国主权范畴的倾向。这些宏观原则与认知上的差异,使得中美建立“军事互信”的基础颇为薄弱。

  具体操作上,历史证明中美之间如果能够瞄准和面对共同的敌人,双方的“军事互疑”就会下降,从二战期间共同抗日,到冷战期间联手反苏,再到目前的联合反恐反海盗,均可为证。

  笔者以为,作为古老文明的中国,目前应再主动一点,这样才能帮助美国这样的较为年轻的文明,同时也帮助中国自己。

  譬如美国不是很重视维护国际的公共安全吗?中国就应当与美国更主动地沟通协调,清晰地划清主权区与公共区,确认强化中国在国际公共区的安全担当与责任。总之,中国应当帮助美国认识到,中国力量不只是为自己的领土主权利益而存在,还为了世界及区域和平与发展秩序而努力.这有助缩小双方的观念差距。

  在战术层面,中国应帮助美国认识到日本右翼抬头,会重新构成对中美和亚太地区和平的共同威胁。日本民族对战争罪行的缺乏反省,及对现实中国经济重新崛起的心理失衡,都极大增加了日本右翼复活反弹的可能性。

  因此,为了维护亚太地区和平发展,中美双方应联手制约朝鲜核能力和日本右翼抬头,具体目标就是迫使朝鲜放弃发展核武器,而日本必须撤销推行其所谓的钓鱼岛“国有化”,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区域极端势力浑水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