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闻作品更有温度

提 要:当今时代,整个社会需要有温度的新闻作品。这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职责,也是适应媒体激烈竞争的需要。新闻工作者要推出有温度的作品,就要增强受众的服务意识、对基层官兵倾注真情、稿件采写要求真务实、采访要深入基层一线、作品要注重内容创新、稿件要注重形式创新。

关键词:新闻作品;有温度;服务意识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人的身体有温度,生命才会延续;新闻有“温度”,作品才会焕发出生命力。当今时代,整个社会需要有温度的新闻作品。这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职责,也是适应媒体激烈竞争的需要。那么,如何使新闻作品更有温度呢?

一、 增强服务受众的意识

新闻的“温度”,包含媒体人为受众服务的热情和态度。为受众服务的热情越高、态度越好,体现在新闻作品中就是“温度”越高。做“有温度”的新闻,要从社会关照的角度审视和理解新闻事实,找到与受众需求相契合的传播亮点。

时下,部队受众的主体大多是“80后”“90后”甚至“00后”,他们都是玩着手机、伴随着新媒体长大的,获取信息离不开网络,平时关注的也是“网事”。我们采写的稿件要想引起年轻官兵的阅读兴趣,让其感知温度,首先要更新理念,从新闻线索的判别、素材的获取、报道的内容等方面下工夫,改变以往报道理念上一些习以为常的“老套套”,告别自我欣赏的思维定势,增强受众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真正把基层年轻官兵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其次,要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和终端,采写与传播年轻官兵关注喜爱的作品,通过互动与年轻官兵进行平等的信息分享和思想交流,进而实现舆论引导。

建立在媒体人服务意识基础之上的新闻稿件,官兵才会从中感知到“温度”,并由此产生传播的最佳效果。

二、对基层官兵倾注真情

列宁指出,报纸是集体的宣传员、鼓动员和组织者,要“成为真正的人民的政治报纸”。基层官兵是部队活动的主体,是推动战斗力增长的主力,是书写军史的主人,也是新闻必须重点聚焦的对象。军队新闻工作者要推出有温度的作品,就要对基层官兵倾注真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主意识的增强,基层官兵既成为部队媒体新闻的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既是信息源又是接收端,既是信息发布者又是信息服务的主体。“版面上发言”“话筒里表达”“屏幕中问政”“指尖下的意见”,是基层官兵民主权利的重要体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要让新闻作品传递出“温度”,军队新闻工作者一定要下功夫了解兵情、倾听兵声、反映兵意,极大地满足基层官兵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无论何时,部队新闻人只有把新闻写在大地上、写在官兵的心坎上,才能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只有把视角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官兵,才能彰显媒体的民生情怀和“平民化”本色,其作品才会显现无穷的“温度”。

今年2月25日,《中国青年报》军事周刊刊登的《拯救士兵王新松》的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点赞。战士王新松在亚丁湾护航中突发重病,海军主要首长亲自批示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并万里包机,将其从吉布提接回北京救治。这则“士兵至上、基层第一”、真正把基层一线官兵冷暖放在心上的新闻,富有浓浓的“温度”,生命力极强,受到广泛好评。

三、稿件采写要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地采写新闻稿件,确保新闻的真实可信,是确保新闻作品有温度的基础。

在信息化时代,有些媒体以及有些新闻工作者为求作品的快速传播,或片面追求稿件的阅读率、收视率、点击率,采写的稿件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传播开来,结果失真失实,造成不良社会效果,令受众失望。比如今年春节期间,“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霸气媳妇回农村掀翻桌子”等新闻,尽管曾一时引发网民和媒体的热议,但最后证实全是作者杜撰的虚假作品。类似的新闻纯粹为了炒作,既无思想品质,更缺少时代温度,损害的是媒体形象和新闻人的职业操守。

新闻界前辈郭超人曾说过:记者笔下 “有财产千万、有人命关天、有是非曲直、有毁誉忠奸”。部队新闻工作者肩负着舆论导向使命,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文一稿都关乎部队形象,关乎国家形象。这就决定其在职业操守、道德伦理上,必须有高于常人的标准和要求,先做人再做文,始终要把《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当作根本遵循和道德规范。事实是新闻的本源,虚假是新闻的天敌。新闻工作者需要自觉抵制各种诱惑,打牢自身定力,不羡他人“网红”,不心浮气躁,决不搞虚假失实报道,坚持传播正能量。如此采写的作品才会有思想、有品质,也才能在字里行间散发出温度。

四、采访要深入基层一线

“春江水暖鸭先知”,新闻工作者感知现实的程度决定作品的温度。部队新闻人要采写出有温度的作品,就要多深入基层,走进官兵生活工作训练的第一线。这样,他们才会耳聪目明,肚里有活,笔下有情。基层官兵火热丰富多彩的军营生活,孕育着丰富的新闻资源。军事新闻人深入基层调研采访,是获得“真经”“真知”“真谛”的金钥匙。当年,著名记者范长江深入川、甘、青、陕、蒙、宁调研采访,以第一手材料写出了《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这两部作品,内容既丰富生动,又真实可信,并体现了对中国工农红军的温度感,因此成了新闻史上的经典文本。

军事新闻工作者要做到深入基层一线采访,就要像习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继续保持“走转改”中形成的良好作风,坚持问题导向、树立实证意识、发扬求真作风,发现问题要用心、思考问题要专心,对待基层官兵要真心、学习基层官兵要虚心,建言献策要诚心、批评监督要交心。“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实践出真知,见多方识广。军事新闻工作者只有把心埋进基层沃土,才能感受官兵心里的“温度”,采写出的新闻作品也才能带着火热军营生活的“体温”。

五、作品要注重内容创新

新闻界有一句流行的话叫做“内容为王”,新闻内容是媒体竞争的核心。一张报纸或一份杂志要做到“三步五秒”吸引读者,让读者愿意掏钱买下来,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内容。随着新媒体强势冲击,部队官兵对媒体的需求呈现多元化,传统媒体要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优势,就必须确保作品内容的高质量和吸引力。为此,部队新闻人一定要积极适应这些新变化,努力创新新闻内容。这也是确保新闻作品“有温度”的基本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