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C战力分析 三代机和四代机差别有多大

最近,一则旧闻又被拿出来翻炒。大意说的是俄罗斯媒体认为“歼-10C战力媲美F-35 ”与F-22交锋“不落下风”。实际上,这是俄罗斯军事观察网去年6月底刊发的一则消息,该消息称歼-10C与F-22A的作战交换比可以达到3:1,而歼-10A是微不足道的50:1。俄罗斯媒体的文章对此进行了一番考证。这个过程就不再说了。

但这确实勾起人们当年争论“八爷如何枪挑F-22”的回忆。如果现实一些,那么歼-10C这类三代半战机,在面对F-22这类隐身机时,能否自保呢?这里,我们只是大概讲讲“三代半们”,在面对四代机时的基本战术。

一般认为,三代机在四代机面前只有挨打的份。这之前公布的一系列战果大概验证了这个假设。2006年6月,美国空军在阿拉斯加举行的“北方利刃”演习中,首次参演的F-22A就取得了对抗非隐身战机144:0的战绩。按照美国空军官方的说法,美国空军的假想敌中队的F-15和F-16战斗机飞行员也正致力于研究如何在空战中击败F-22A战斗机,但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找到击败F-22A的有效办法。尽管他们也曾有过几次击落F-22A的记录,但往往显得十分侥幸,通常是在F-22A消耗完所有空空导弹的情况下,在近距空战中击落F-22A。前几个月的红旗军演中F-35与F-16大致重复了这个结果,尽管没有那么夸张。

null

进行近距离空战,F-35并无优势。目前其弹舱内尚无法内置AIM-9X导弹。

但这并不意味着经过大幅度改进的三代半战机,就无法对付四代机。目前隐身战斗机对三代机最大的优势即超视距空战的优势。美国“北方利刃”演习中F-22A战斗机完成的114次击落中,有111次是通过超视距攻击完成的。为此,与隐身机空战必须首先削弱其超视距空战优势。

null

鹰狮战斗机是三代半中RCS最小的之一。

一方面通过技术改进尽量减少三代战机的雷达散射截面积。例如,通过采用吸波涂层、S形进气道、内藏式挂架等措施,“沉默鹰”、“超级大黄蜂”的雷达截面积大大降低,演化为准隐身飞机,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隐身作战飞机的优势。即便是苏-35这类的重型战斗机,实际上RCS也降低了一个数量级。而“鹰狮”这类轻型飞机,RCS更是降低到了1以下,与目前评估的苏-57RCS已经相差不多了。

null

EA-18G曾利用电子战优势在模拟空战中击落过F-22A

另一方面要利用电子干扰削弱隐身机的超视距空战优势,特别是加强对远程空空导弹的干扰。美国海军的新型电子战飞机EA-18G“咆哮者”就曾经在模拟空战中“击落”F-22A。

null

“台风”战斗机与F-22战斗机的部分性能对比。

null

“阵风”战斗机与F-35战斗机的部分性能对比,当然这是达索方面的观点。

这种改进首先要更新其电子战系统,特别是雷达告警装置。三代机的雷达告警技术已经让雷达告警器在对方雷达探测距离的1.5倍以上发现对方,但很可能无法发现采用了低截获概率技术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之前的三代机对四代机的对抗中之所以在超视距中被轻易击落,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很好地进行雷达告警,在被锁定时浑然不觉。这是因为F-22A等四代机的有源相控阵雷达采用的低截获概率技术。这种低截获概率是通过至少两个途径达到的。第一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对雷达进行功率控制,尽可能对低限度的辐射能量,达到我恰恰能发现敌机,敌机却无法感受到被锁定的状态。实际上,三代机上的雷达告警器的灵敏度,远远不及雷达接收机的灵敏度,他们之间有几个数量级的差距。尽管直接进入到雷达告警器的波束能量与经过反射进入到雷达接收机的能量相比,也有几个数量级的差距,但是如果通过功率控制技术,是能够实现“隐身探测”的。这一点和人们的常规认知不太一样。人们往往把雷达打开的一方比作夜晚中打着手电筒的一方,很容易被没开手电躲在暗处的人发现。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打开手电的一方,只能通过对方反射的光线发现对方,而没开手电的一方,则可以直接观察到直射的手电的光线。手电筒直射光线的强度更大,加之身处暗处的一方眼睛灵敏度更高(因为他身处暗处,瞳孔会更大),当然会更容易发现。但实际上,这种比喻不是很恰当。因为雷达的接收机灵敏度要远远高于对方战斗机告警器的灵敏度,也就是拿着手电筒的一方的视力或者说对光的敏感度要远远超过躲在黑暗中的人。不是说雷达告警器的灵敏度做不了那么高,而是如果做得太高,频段又很宽,很容易将自然界的背景辐射收纳进来,造成虚警率过高,这是三代机的雷达告警器没有解决的问题。

null

电子战是三代半战机在中距遭遇攻击时保命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拖曳式诱饵的采用,将大幅降低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命中率。

低截获概率技术的第二大特点在于对雷达信号进行复杂的调制和频率变化。据称,F-22的雷达频率每秒可变化1000次,这就让对方即便截获到了零星信号,也很难判断到底是不是敌方雷达的信号。

null

挂载霹雳-10的歼-10C,在近战中的威力不容小视。(图片来自于网络)

正是有了这个低截获概率技术,四代机往往是在悄无声中就将三代机斩落马下。但是,低截获概率技术不是不能截获。F-35的航电验证机CATBird就曾在于F-22的对抗中,成功的截获并干扰了F-22的雷达。美国海军的“咆哮者”EA-18G也有成功干扰并模拟击落F-22A的记录。所以说,为三代机改装先进电子战系统,是完全可能发现并挫败四代机的超视距攻击的。而通过升级完全可以发展成可精确定位、跟踪辐射源的无源雷达。目前雷达制导的远程空空导弹还很难对采用了拖曳式诱饵的飞机实施有效攻击,为三代机加装拖曳式诱饵是降低被击落概率的有效措施。研制被动雷达加红外成像复合制导的中距空空弹,结合被动雷达对隐身机实施超视距攻击。当然,即便三代机在中距空战中躲过一劫,在格斗空战中三代机仍然处于劣势之中,不过至少它能看到隐身机了!随着众多干扰技术的使用,特别是拖曳式有源诱饵的采用,如果运用得当的话,四代机的那6枚中距弹是很容易被消耗掉的。

null

F-35的航电验证机CATBird就曾在于F-22的对抗中,成功的截获并干扰了F-22的雷达。

如果超视距空战四代机无法有效击落三代机(或者说是三代半),一旦进入视距内格斗,胜利的天平就很难说偏向哪变了。不少人将近距离格斗形容为“在电话亭内手持匕首的搏斗”,这体现了近距离格斗的危险。而且,近距离格斗将是一个“均衡器”,四代机的优势被大大削弱。

null

在新一代红外成像制导近距离格斗弹面前,飞机的机动性变得越来越苍白了。

从近战武器上看,F-22A服役时只是装备了AIM-9M,发射AIM-9X的试验还是近一两年的事情,在2020年前F-22都无法列装联合头盔信息显示系统。美国空军目前尚无计划在F-35上内置AIM-9X。这样,四代机在近距离对抗中,很可能面临空战武器的劣势。当然,四代机的机动性仍然占优势。即便是F-35也拥有三代机无法达到的近50度的迎角,而F-22更有先进的推力矢量喷管。但是,这种机动性在可以越肩发射的新一代近距离格斗弹面前意义就没有那么大了。

null

推力矢量喷管在以往的报道中作用被夸大了。

特别是那个曾经令人无比震惊的推力矢量喷管,其作用实际上没有大家想当然认为的那么大。推力矢量喷管可以实现战斗机的几乎原地转向,所以装备推力矢量喷观的战斗机可以表演诸如“落叶飘”这样的动作。但是注意,这都是在极低的速度下完成的。这种速度下,战斗机将成为一个很好的靶子。这一点,在印度的苏-30MKI 与美国F-15的对抗中体现的很明显。而在通常的交战速度和高度上(450节左右),只需要战斗机的空气动力面即可提供很大的控制力,达到其最大可用过载,进而实现其最大的盘旋角速度。这时候如果再启用推力矢量系统,战机可能将超过其最大可用过载而解体。这也是为什么像F-22、T-50这样采用了推力矢量喷管的战斗机,仍然对气动布局那么上心的原因。T-50甚至还用上了可动边条,这一切都说明,气动仍然是战斗机机动之根本。

null

俄罗斯方面给出的苏-30MKI战机与F-35的性能对比,过于理想化了。

当然,这里只是说不要过度夸大推力矢量喷灌的作用,而不是说推力矢量喷管完全没用。比如当两架飞机高速接近交叉后,可能同时开始盘旋咬尾。如果一时间没有一方能迅速取得角度优势,那么就要拼稳定盘旋能力。在这个拼能量的过程中,飞机的速度是逐渐降低的,而降低到一定范围内,拥有推力矢量喷管的一方则可以启动推力矢量喷管,获取角度优势,实施咬尾攻击。当然,这种情况也是在双方都没有四代格斗弹的情况下。

null

欧洲正在对“台风”战机进行改进,包括为其增加边条,以极大提高其机动性。

如此来看,四代机无论是和四代机打还是与三代机斗,最好不要进入近距离格斗。实际上,现代空战一个基本战法就是,超视距锁定,发射然后规避,U型转弯,再锁定发射、再规避。某种意义上比拼的是雷达、导弹和载油量。这也是重型战机受到青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