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改版与党的新闻思想形成

提 要: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改版是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为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改革树立了典范,在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通过改版,《解放日报》从“不完全的党报”转变为“完全的党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党报理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基本形成

关键词:《解放日报》改版;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党报理论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改版,为我党我军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改革树立了典范。《解放日报》改版的实践和理论发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基本形成。因此,深入研究《解放日报》改版与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新闻改革实践的参考价值。

一、《解放日报》改版在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解放日报》创办不久,延安就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整风运动,《解放日报》也参与其中,成为整风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通称《解放日报》改版。这次改版是中国共产党报业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郑保卫教授在阐述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演进时,谈到发展历程中的几个里程碑,而最重要的就是延安时期《解放日报》的改版。

《解放日报》改版一方面总结以往共产党新闻实践的理论、经验、教训,形成一整套独立的、完整的新闻思想;另一方面,这些思想及其精神又一直延续到现在,依然是指导我党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思想。所以,考察和深刻理解《解放日报》改版,不仅是研究中国共产党新闻业务发展的一个关键点,也是全面把握和理解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一个关键环节。

二、毛泽东指导《解放日报》改版——从“不完全的党报”到“完全的党报”

《解放日报》改版从1942年4月1日开始。当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致读者》,宣布改版,到1944年《解放日报》创刊一千期时发表社论,宣布初步实现改版目标,改版取得成功。

《解放日报》创刊不久,苏德战争爆发,博古、杨松在报纸上以最显著的地位,突出报道苏德战争和苏联红军抵抗入侵德军的战况。毛泽东认为《解放日报》直接采用外国通讯社电讯稿的做法,是在为别人做“义务宣传员”。《解放日报》有关国际问题的新闻、社论和文章在报纸版面上占了压倒性的优势,而对中国共产党及陕甘宁边区的报道,数量少,位置也不显著。《解放日报》对整风运动的宣传,既无广度,也无深度。《解放日报》经常刊载张闻天、吴亮平等人撰写的谈论马列和宣传苏联的长篇文章,致使本来版面紧张的《解放日报》充斥着大量的“洋八股”。

毛泽东认为,在中国办报、在根据地办报,应该以“我”为主,即以报道八路军、新四军和根据地军民活动为主,并着力体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由此动员和团结全党和人民,为共同的革命目标而奋斗。于是,在毛泽东的提议下,中共中央决定对《解放日报》进行改版,并把此事作为延安整风运动的一部分。

那么,何谓改版,改版的具体目标又是什么呢?所谓改版,其实就是对办报的思想、方针及相应的业务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整,由于这种调整首先直观地体现在报纸版面上,所以称为改版。改版之前,《解放日报》遵循苏联《真理报》的模式以及城市办报的习惯,头版为国际新闻,尤其以欧洲战场的新闻为重,二版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情况,到三版、四版才能看到解放区、边区的报道。《解放日报》改版后第一版为边区消息,第二版为国内报道,第三版为国际新闻,第四版为副刊。编辑方针、报道宗旨的变化首先体现在版面的变化上。

除了直观的版面调整,《解放日报》改版还体现在内容和文风方面的脱胎换骨地改造。例如,国际新闻必须全部重新改写,不再直接照登外电。改变每天必发一篇社论的规定,没有要事,不发社论。

文风问题在《解放日报》改版之前也比较突出。长风盛行、长篇大论、欧化句式等,都属于典型的党八股、洋八股。毛泽东对此一向深恶痛绝,他在延安整风期间发表了一篇有名的文章《反对党八股》,总结的就是当时党报各种不良的文风。党八股、洋八股说到底无非是言不及义的陈词滥调。那么,如何清除陈词滥调,改变文风呢?与党八股、洋八股相对的就是“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向人民、向外国和向古人学习语言。

三、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形成与丰富内涵

经过《解放日报》改版,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新闻理论和党报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

1942年9月22日,经毛泽东亲自审定的《解放日报》社论——《党与党报》提出:“报纸是集体的宣传者和集体的组织者,一方面做党的喉舌;另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重要条件,这就是党必须动员全党来参加报纸的工作。”“这样,党报才真正能成为党的喉舌,成为集体的宣传者与集体的组织者”。这一思想是对列宁党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主要意义在于将党报定位为联系党和群众的重要枢纽和桥梁,一方面及时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及时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通过党报,把党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了起来。

(二)党报的基本特性——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

党报的特性,也就是党报的品格、品质。《解放日报》改版社论《致读者》明确提出,党报必须有四个品质,即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第一,贯彻坚强的党性。要在所有篇幅上都能贯彻党的观点、党的见解,报纸必须与整个党的方针、党的见解、党的动向密切相联,报纸应该成为实现党的一切政策、一切号召的尖兵和倡导者。第二,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的情结、生活需求和要求,记载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的事迹,反映他们身受的苦难和惨痛,宣传他们的意见和呼声。第三,洋溢着战斗性。报纸必须根据当前的政治事件而进行热忱的鼓动,揭露一切黑暗和腐败,打击一切有害于抗日团结的阴谋和企图。在思想战线上,应反对一切反动、复古、黑暗、愚昧。第四,增强组织性,成为各种群众运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倡导者。《解放日报》提出的党报的基本特性,为党报工作指明了奋斗的目标。

(三)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全军办报

社论《本报创刊一千期》特别谈到:“我们的经验一言以蔽之,就是全党办报四个字。”所谓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针对“同人办报”而言的。当时解放区涌来一大批革命青年、热血青年,喜欢套用大城市的办报模式,走“同人办报”的路子,不符合党报的办报要求。因为,党报是属于全党的事业、革命的事业、人民大众的事业,所以要求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比如广泛采用群众来信、培养通讯员队伍等,而不能只由少数几个专职人员关起门来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