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思想、献谋略、提对策,是军事智库的根本功能所在

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民族最宝贵的资源。智库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领域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如著名智库兰德公司对美国军事、外交决策贡献了众多有价值的思想。军事智库作为一个国家军事发展的关键“大脑”,要更好地发挥能参善谋作用,提高决策咨询质量,亦需从多方面着力。

增强使命意识强化“智”的担当。出思想、献谋略、提对策,是军事智库的根本功能所在。但军事智库之“智”绝不能是“低智”,更不能是“小聪明”,而应是一种对大局运筹帷幄、对大势洞幽烛微、对大事铁画银钩的大谋略与大智慧。军事智库能否确立高度自觉与使命担当,决定着其能够站多高,看多远。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新军事革命日新月异,我军建设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挑战。可以说,军事智库大有可为。只有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精于担当,才能进一步切准时代和强军脉搏,成为推动科学决策、智慧决策的驱动器,成为强军兴军的重要助手。因此,不能仅在口头上强调突出问题导向,而应切实把问题意识落到实处,紧紧围绕重大理论问题展开研究、针对重大现实问题寻计问策、总结重大实践经验建言献策。树立超前理念,始终高看一眼、远看一步、深看一层,既着眼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面向未来发展趋势实施超前研究,提供决策储备。努力做到先见、先知、先谋,想决策者之所想,急决策者之所急,谋决策者之所谋。

坚持落实战斗力标准明确价值追求。凡事都有尺度和标准。对于以打仗为职能使命的军队来说,必须真正把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落实到各项建设当中。这一点对于军事智库来说,也不例外,同样必须把战斗力标准作为一个硬性规定、刚性标准落实到研究中,体现到成果上。所提出的研究成果,要看是不是回答了有关战斗力问题的重大关切,是否有利于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是否能够真正促进战斗力提高,是否适应了现代作战需要。要紧密把握时代脉络,积极为破解信息化军队建设发展难题开出“良方”;回应信息化战争挑战,提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可操作性的军事理论成果。适应未来多域联合作战需要,能够为体系对抗出高招,谋良策。

突出精品意识让研究更有深度。近年来社会上某些学术观点,之所以受到不同程度质疑,就是因为缺乏深度,浮在面上。而纵观世界上一些成功的智库可以发现,其研究之所以在理论上有深度,实践上有价值,就在于注重以“定位服务”的方式研究具体问题,以“高瞻远瞩”的推理提供预判方案。有鉴于此,军事智库要成为说到点子上的“谋划者”,需要明确主攻方向,坚持走专业化路子,通过滴水穿石的研究积累,打造无以替代的研究领域和研究优势。注重坚持精品战略,对新问题要有敢为人先的研究精神,对老问题要有重新解读再发现的魄力,对热点问题要善于进行冷思考,对冷问题善于进行全面研究,把握关键,精准攻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提高智库研究成果的科学性,要善于借助大数据等最新技术。尤其是大数据具有直接面向全样本进行分析的特点,有助于提高智库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度。目前,国际上一批有能力、有条件的智库,早已率先打造出自己的数据资源库和管理平台,为研究奠定了深厚数据基础。军事智库应增强对数据资源的准备和积累,加强对数据库建设的整体部署,掌握数据储备和使用的主动权。

把激发人才活力作为智库发展的源泉。真正具有前瞻性、实用性的智慧与策略,离不开长期的专业积累和先进的研究方法作支撑,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在人才。智库的活力在于人才的活力,人才的活力在于合理吸纳和配备人才。智库人才配备必须注重多样性、层次化。从世界范围内运行成熟的智库来看,成功的智库建设不仅需要研究人员,也需要科研辅助人员。有观点认为:两个科研人员不如一个科研人员加半个辅助人员,这很形象地说明了合理配置人才对智库发展的重要性。建设军事智库,要着力培养高端综合人才与专业领军人才,落实重点领域首席专家责任制,发挥其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制度搭建与引领带动作用。注重吸收军内外专业拔尖人才,尤其要兼顾不同军种专家,如此才有利于碰撞思想的火花,推动形成有价值的成果。探索形成灵活的人才供给模式,不以职务定乾坤,而以思想论高低。

注重内外建设协调发展提升智库效益。每个智库都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都有所擅长的专业领域和拳头产品,但再强大的智库也都有其局限性。因此,在注重智库内部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通过对外交流,开阔眼界,加强合作,提升思想和服务水平。既要注重军事类智库内部交流,也要注重军地之间智库的战略协作。既要注重国内智库的合作,也要注重开展智库的国际交流。有专家指出,若用智库对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来衡量,与美英等国智库相比,发展中国家智库的国际化程度目前还比较低。在这个意义上,对外交流可以说大有可为。而且适度开展军事智库对外交流,也是提升国际竞争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