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5万元南下创业 靠科技诚信成龙头

专访广州胜特建筑科技公司董事长吴如军  
 
 
 
 

借5万元南下创业 靠科技诚信成龙头

 
吴如军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魏丽娜 通讯员政法宣

1994年辞去国企稳定的工作南下广州创业,从走街串巷做防水的小贩到国内加固行业龙头企业的掌门人,吴如军始终相信两个词,一个是科技,一个是诚信。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他不再担心施工方案被克隆;但老赖企业的拖欠,又让企业面临干了活拿不到钱的困境,“希望加大对不诚信企业的惩治力度,让他们不敢赖,赖不掉”。

借5万元南下创业

土木工程专业出身的吴如军,毕业后进入北京一家国企,待遇优厚。1994年,全民下海的浪潮也影响了他,他向研究生导师咨询,应该到哪个地方发展,经常到广州出差的导师对他说:“去广州吧,那里的市场很大,机会多。”当年4月,吴如军只身一人南下,他对广州的第一印象很好,决定留下来,进入一家私企从零做起,担任施工技术人员,天天跑工地。

一个半月后,吴如军辞职了,开始走街串巷做起房屋防水的生意。后来,他发现建筑物结构加固大有市场,便成立公司,专门从事建筑物的加固维修。

“建筑公司注册资金要求50万元,科技类公司只需要10万元。”吴如军告诉记者,因为钱不够,他只好注册了一家科技类的公司,10万元中还有5万元是借的。科技类公司是前置审批,见吴如军对此一窍不通,一位不相识的工商局工作人员帮其电话联系负责审批的人,并约好时间。“审批盖章是在黄花岗那边,办完事回去想感谢这位工作人员,谁知没找到。”

吴如军感慨地说,现在创业的环境非常好,审批事项一个政务大厅就能办完,注册资金的门槛也降低了。

靠创新科技抢占市场

20世纪90年代末期,建筑加固行业属于新兴事物。“一边研究一边找市场。”吴如军说,公司一开始主要是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渐扩展到桥梁、隧道、建筑加固以及隧道穿越工程。

因为是先行者,可借鉴的技术很少,几乎每增加一个新项目类型,就有相应的技术创新。迄今为止公司拥有十多项专利授权和四项省级工法,吴如军个人获得六项实用新型专利和六项发明专利,获得科技部颁发的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

“一开始方案很容易被克隆。”吴如军为此很头疼,谈项目时只能先给报价,付费后再详细给出施工方案。现在,他的施工方案是完全开放式的,非常详细,“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越来越大,我们有专利有核心技术,别人不敢盗用,也盗用不了。”

希望严惩行业“老赖”

当年凭一技之长打拼,一方面让吴如军看到了技术优势的力量,一方面也令其相信唯有诚信才能开拓更多的市场。

“加固企业比较特殊,质量问题摸不着看不见。”吴如军告诉记者,他会建议“甲方”考察一下公司的架构是否正规,科技支撑够不够,尤其是要去仓库看一下是否有大型机械等装备,“有实力做项目,而不是将工程再分包出去”。

“会遇到违约或拖欠工程款,各种理由搪塞,导致资金回笼慢。”吴如军希望加大对不诚信企业的惩戒,严惩建筑行业老赖,加大罚款和执行力度,“让他们不敢赖,赖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