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山产学研一体再造转型新引擎

  今年年初,龙华新区2016年党工委工作会议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主要工作思路和举措,其中以实施组团发展战略,打造六大开发片区格外引人瞩目。

  总面积达55平方公里的六大片区包括:北站商务中心片区、鹭湖科技文化片区、九龙山科技片区、龙华现代商业片区、大浪时尚创新片区、观澜生态文化片区。新区提出,将通过高水平设计、高水平开发,将六大片区打造成为新区年产值3200亿元的经济增长极,成为带动中轴提升的发展新引擎

  对于外界而言,六大片区中北站中心区及大浪时尚片区已经广为人知,其他片区相对陌生。但在中轴提升战略指引下,六大片区如何定位再出发,尤其是在新区产业发展历经四年多的跋涉后,重装上阵的六大片区如何取长补短、规划定位,真正成为各自片区的产业发动机,仍然备受关注。

  正是着眼于此,南方日报策划“聚焦六大片区”系列报道,力求呈现新区六大产业片区的前世今生及最新定位的来龙去脉。开篇报道,我们先来关注九龙山片区。

  如果要在龙华新区找出一片体量相对较大的产业用地,非九龙山片区莫属。

  规划面积386.3公顷的九龙山片区,东侧紧临龙澜大道,北接外环高速,南连机荷高速,基地内部现状用地包括若干个工业区、万科九龙山居住区、废弃采石场、高尔夫球场等,规划区面临功能转型和升级。

  在龙华新区规划界人士眼中,九龙山片区山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堪称新区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块“处女地”,承载着新区未来五至十年产业高端化转型的引擎之责。

  效仿香港科学园采用政府主导、政企结合模式

  尽管今年初才被明确列入新区发展战略,但龙华新区产业与规划界人士对九龙山片区并不陌生。

  早在龙华新区初立的2012年,时任新区管委会主任王立新已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将重点在九龙山片区打造一座新的高科技园区。彼时,同样位于大观澜的观澜高新园正好建园满十年。

  有新区产业界人士透露,打造九龙山园区的初衷与观澜高新园直接相关。经过十年发展,观澜高新园区入驻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产业人口的大量集聚及园区配套功能滞后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014年度,宝安区政协委员胡学干等7人联名提交了《加快龙华新区观澜高新技术产业园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的提案》,指出观澜高新园存在生产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市政公用配套设施有待提升,生活、研发和办公配套设施严重缺乏等短板,难以支持园区内产业聚集和转型升级。

  深圳市规土委龙华管理局(下称“龙华管理局”)规划科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表示,早期观澜高新园的土地出让较为零碎,缺乏整体规划,公共配套不足,后期发展对周边的带动效果也未能达到预期。

  于是,在补齐观澜高新园的短板的同时,龙华新区领导层决定充分利用九龙山片区土地,全力打造一座全新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园区,规避观澜高新园遭遇的配套缺位问题,为新区产业转型升级再添强劲动力。

  据记者了解,九龙山园区开发一提上日程,规划新区就为此确立了园区开发的参照系——香港科技园,后者是与美国硅谷齐名的知名园区,体量与九龙山相近。龙华新区曾经与其接触并力邀相关人士前来考察九龙山片区。

  记者查询了解到,香港科技园最大特点是机构法定的投资运营管理模式。香港科技园根据专门的机构法律《香港科技园公司条例》成立,与香港特区政府之间的关系不是隶属而是归口管理,享有独立的人事权与财权。经过10多年建设,包括欧姆龙、富士通、富士电机、杜邦、飞思卡尔半导体、飞利浦电子等跨国企业研发中心以及一大批本港中小型创新企业在园区迅速积聚和成长。这种由政府投资、公助民营、市场化的园区营运和管理,实行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运作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龙华管理局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因为九龙山片区尚未开发,新区与香港科技园的接触并未有明确的结果。不过,九龙山片区中的科技园片区将总体上采用以政府为主、企业为辅、政企结合的多种开发模式,预计可分两期实施建设,这一模式显然是受到香港科技园的启发。

  依托龙华制造业“组团式”开发 布局产学研

  近日,记者实地探访规划中的九龙山片区,沿着龙观快速路,以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附近为起点,从北往南约2公里、右侧向西延伸约1公里,即为九龙山片区所在的规划用地。

  在龙观快速路沿途可见到,除了建设已成规模的万科九龙山楼盘外,近处是大片老旧工业厂房,远处可见大片的绿油油的山林地。

  数年后,就在这一片山林绿地上,将崛起一座现代化的园区。

  龙华管理局透露,通过对龙华新区“十三五”规划等相关解读、以及基地及周边发展条件分析,初步制定九龙山片区的规划目标为:助推龙华新区产业转型的重要创新平台、促进龙华新区人才落地的高端人才社区、以“三生融合”为理念的生态智慧绿谷;片区规划为科技园区和高校区两大区,功能定位为深圳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集产学研一体的创新型产业园区。片区结合基地地形条件,确定了176.2公顷的城市建设用地,其中产业用地、高校教育的学研用地和居住商业等配套服务用地各占建设用地的1/3。

  其中,东部的科技园片区拟采用组团式开发,分为8大功能组团,每个组团面积控制为4-7公顷。北部一至五组团发展产业,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检测平台、实验平台、孵化平台、行业联盟平台、风险投资平台等多种产业平台,以吸引科创企业进驻;南部七、八组团提供兼容大型企业总部和中小企业办公的高端办公服务;中部第六组团则设置居住、商业、酒店等园区配套服务功能。

  西部的高校区则利用现存的高尔夫球场进行功能转型,规划用地50公顷,参考深圳各大学建设标准,可引入2个高等院校的研究生院或者1个小型的高等院校分校。今年6月下旬,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清透露,未来拟在九龙山片区引进世界一流大学。

  “九龙山背靠龙观快速,交通十分便利,尤其九龙山背靠的福民片区,具有扎实的产业基础。总体而言,龙华新区是以制造为主的产业区,因此,九龙山片区在定位方面更倾向于为制造业服务的研发及总部”,龙华管理局规划科工作人员解释称。

  就在去年,深圳市与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达成合作意向,引入高校资源在深圳各区建设分校,掀起一股不小的合作办学风暴。而地处深圳地理中心的龙华新区,至今尚无一所高校。

  位于九龙山西部的高校区,山林绿地资源充沛,地势相对平缓,由此被新区相中,作为高校建设区,为产业提供支撑。

  由此,九龙山片区产学研的布局初步成型。

  南方日报记者 吴永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