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良性互动

陕西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良性互动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是陕西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的特色学院之一。学院围绕传统轻工专业的优势,坚持以人才培养为工作重点,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科研平台建设,卓有成效地建设了5个教学科研团队,开展了大量的教学改革研究和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及产品开发工作,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些互动式教学和应用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在行业所迫切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打造人才智力引擎 构筑实践平台高地

  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学和科研发展的最重要条件是高质量的科技实践平台。为此,轻工学院集中资源和设备,汇集学科的优势,建立高质量的科技实践平台。目前,学院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等19个科研平台,建立了5个以学科学术带头人为主、跨学科和专业方向、老中青相结合、优势互补的新型科研团队。学院通过“内培外引”方式充实和提升师资队伍,“内培”即以梯队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全面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外引”即引入学科发展急需的高科技人才和学科中的学术带头人或青年学术骨干。近3年,学院共引进高水平博士18人、学历提升6人、海外访学5人,设立学校首个外籍院士工作室,柔性引进高水平科研团队。

  教学科研相辅相成 团队建设成效显著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老师清楚地知道:教学与科研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积极地把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多样化的授课方式(如案例分析、穿插图表、亲身示范、角色互换)等,将科研成果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研成果的内涵,解决了学生所学知识与科研成果脱节的问题。马建中、王学川、张美云、弓太生等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及时把获得的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等相关成果融入到本科教学中,并固化于“十一五”及“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深受校内外教师与学生的好评。

  学院通过将教学科研相结合的举措,实行科研导师制,一方面使学生了解科研团队的最新成果,开阔视野,培养创新意识;另一方面,通过以老带新、教学研讨等方式,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水平,为学院培养了一大批教学骨干,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学院现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2个。

  依托优质科研资源 人才培养彰显优势

  学院每年挑选学习优秀、愿致力于科研的同学进入科研团队锻炼。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学生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可自拟课题,或加入老师的科研项目。在此基础上,支持和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国家级、省级的“挑战杯”项目。

  近年来,在团队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参加创新教育报告153次,参与科研课题151项,获批校内科创项目达 200余项,其中获批国家级项目15项,省级项目42项;学生在“挑战杯”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竞赛中获奖302项。

  学院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较高水平,呈现出素质高、就业率高、行业就业比例高的“三高”特点。每年有部分毕业生被推免或考取“211”或“985”等院校研究生。在众多的行业领先企业中,学院毕业生形成了优秀团队,并在重要技术、管理岗位上任职。

  对于未来如何进一步依靠学科优势,发挥学院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力量,提高轻工创新人才培养教育质量,轻工学院院长弓太生谈了三点意见:一要构建分类分层次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把创新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二要瞄准前沿发展,构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资源体系。三要依托科研团队和学科平台,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创新思维、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