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落地生根” 全球融合势在必行

  7月15日至16日,2017年朗迪金融科技峰会于上海盛大举行。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峰会,本届峰会共吸引全球超过2000位嘉宾参与,共同探讨包括区块链、人工智能、保险科技、消费金融科技以及行业监管等诸多议题,涵盖领域广泛。除设立主会场、分会场以及研讨室进行密集且内容丰富的讨论外,本次峰会还在会场设立了专门的企业平台展示区。穿梭于各个展台之间,记者随处都可以见到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风险控制、网贷、互联网+以及普惠金融等众多频繁出现的关键词,而展示区中的企业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国内的金融科技公司,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中国金融科技蓬勃发展的态势。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具活力的金融科技市场。朗迪联合创始人及朗迪中国主席鲍博思认为,中国与全球各国在金融科技领域的积极互动是一个长期且值得期待的趋势。更重要的是,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不但自身在该行业内不断进行探索,国内的企业也已开始具有国际化的眼光,吸取更多的国际经验,已经开启了走向更广阔的全球市场的“大门”。

  深挖国内发展潜力

  事实上,金融科技目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而2017年更是被业内称为中国的“金融科技元年”,同时也是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变局之年。随着中国金融科技的崛起、转型与发展,中国已逐步成为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朗迪中国首席执行官海翔在会上表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生物识别等前沿科技,在中国市场得到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应用。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区块链技术项目不断涌现,而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企业的交流合作也在不断加强。

  事实上,目前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已由此前的互联网金融逐步过渡和扩展至包含更多前沿科技在内的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阶段。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喆在主旨发言中表示,随着行业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业的使用和融合,令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也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使用金融科技的概念更能够准确全面地表示目前金融业出现的新业态。以上海为例,王喆介绍了该地区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情况。具体而言,王喆认为,当前各业态发展比较均衡,部分领域全球化发展;金融科技机构同传统金融机构加速融合,主要表现在互联网巨头与传统银行合作以及产业集团积极跨界投身金融科技;其他金融科技企业积极地寻找自身的立足点,壮大自身资本实力;行业整治成果显著,生态圈得到了净化。

  扩展全球发展思维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的金融科技企业不单单局限于本国的发展,无论是从战略或者是实际行动和布局上看,更加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引领科技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向,将是这些本土金融科技企业发展的方向。而对于进一步扩展的海外市场,东南亚或将成为一个关键性的目标。

  凡普金科董事长张辉在讨论中提到了对东南亚市场的期待。“在过去半年的时间里,我到过东南亚的很多地方,包括印尼、菲律宾、越南、斯里兰卡。我们发现在东南亚地区,整个金融的覆盖率是较低的。比如说在印尼,差不多只有6%的人口有信用卡,越南只有3%的人口有信用卡,而这个数据在中国差不多是20%左右,在美国差不多是80%。”张辉认为,在这些地区,普通人享受不到应该享受到的借款、个人投资以及理财服务,这类服务基本上是完全缺失的,因此,这些国家的需求比中国更大。

  而对于具体的业务拓展模式,张辉认为,可以分为设立子公司做当地业务、并购或收购当地公司以及寻找当地合作伙伴和以合作伙伴的方式进入当地业务这三种模式。虽然东南亚地区整体国家文化与中国类似,但鉴于东南亚地区整体的政治环境以及经营环境与中国差异较大,因此,张辉认为,以第二种方式开展当地业务更为有效。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需要选择“出海”呢?明特量化创始人兼CEO李英浩认为,这背后存在着6个逻辑。第一是增加业务量。当前国内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已然成为一片“红海”,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国际化和走出国内市场的第一个原因,就要增加自己的业务量。第二是降低成本。在互联网时代,在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时候,能够走出国门,能够把你的互联网产品带到新的国家,是降低成本非常有效的方式。第三是增加客户的购买意愿。第四是增加在行业中的竞争力。第五是分散风险。李英浩表示,当前,中国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可能今年还是“蓝海”市场,而明年就变成“红海”市场,因此,在不同地区布局,在其他国家发展业务,可以降低自身的财务风险和业务风险。第六是建立知识竞争优势。“通过全球化来增加运营的实力,补充财务的多样性,这是一个损益表上的优势。而通过全球化建立自己在竞争知识上的优势,知识也是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虽然这个资产可能在短时间内没有体现,但长期而言,对企业来说是具有很大优势的竞争力。”李英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