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治尘的黑科技 3到5分钟就能将灰尘一扫而光

工地治尘的黑科技 3到5分钟就能将灰尘一扫而光

  温江区在建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门急诊、住院综合大楼项目,在扬尘治理方面使用了雾炮机。

  铁腕治霾

  为了防止扬尘污染,整个工地现在一共有120个雾状喷淋装置,包括基坑边缘的环形喷淋管网,和塔机吊臂安装的立体喷淋装置,这套装置将完全覆盖整个施工区域。

  建设局负责人表示,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门急诊住院综合楼,只是温江区正在进行的项目之一,完善的监管将确保成都各施工工地常态化保持文明施工标准化状态。

  阳光明媚的上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门前的工地却凉意阵阵,下起了绵绵细雨。记者昨日进入工地后看到,两座塔机正在进行喷淋作业,长长的吊臂上装有20个雾状喷淋装置,两道巨大的水幕从吊臂上喷洒而出,并随着吊臂的旋转,均匀地覆盖在9000平方米的施工工地上。

  此时,右侧的扬尘污染监测显示屏上,显示工地的实时PM2.5为12微克/立方米,PM10为19微克/立方米--原来,这是成都建工集团为了稀释施工产生的扬尘,在第五人民医院门急诊住院综合楼项目工地上特意安装的百余个雾状喷淋装置所产生的“威力”。

  工地治尘的黑科技 3到5分钟就能将灰尘一扫而光

  “天气热的时候,这样的一场‘雨’能给工地降降温。”现场工人这样描述工地上正在运行的雾状喷淋装置。成都建工集团总公司五医院项目部执行经理张杰告诉记者,为了防止扬尘污染,整个工地现在一共有120个雾状喷淋装置,包括基坑边缘的环形喷淋管网,和塔机吊臂安装的立体喷淋装置,这套装置将完全覆盖整个施工区域。

  “基坑的环形管网喷头安装间隔仅为4米,对基坑施工的扬尘有明显效果。”张杰说,整个项目的最终楼层为23层,每修建3~5层,工地还会继续在楼房外围安装一圈环形管网喷头,预计共安装5圈环形管网,以保证工地没有扬尘出现。

  当施工期间出现较大扬尘时,例如基坑作业的土石方阶段,工地上还有一台“超级武器”用以应对。负责项目工程监理的张之全说,施工现场配备了一台射程可达30米的扬尘治理雾炮机,同时配有滚轮可供移动。当遇到这类情况,施工人员立马将雾炮机移动到指定位置,“3到5分钟就能将灰尘一扫而光”。

  此外,在工地主出入口还安装了感应式的立体冲洗设施,对离开工地的车辆进行有效清理,防止工地上泥土、灰尘带到工地外。项目经理代发云告诉记者,工程一共需要60万吨材料,需要大型车辆进行运输,每天进出工地的车辆至少有10余辆,但灰尘“一颗也不带走”。

  更清洁环保 “施工工人连口罩也不用戴了”

  通过这些治尘的黑科技,不仅让施工场地更为洁净、环保,也让项目参与者和项目外的群众从中受益。

  蒙师傅从事工程修建工作已经有20多年了,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工地老手,蒙师傅从开工起就参与了整个项目,他对工地给出的关键词是“干净”。“以前工地上灰尘大,工作必须佩戴口罩,比起之前参与的20来个项目,在这里做事根本不用考虑这些问题。”蒙师傅告诉记者,在这里工作一天回家,衣服也几乎不会沾染上灰尘,“这是之前从没有想过的”。

  周围的住户对工地的态度也有了改观。离工地25米处,还有两个居民小区,覆盖了300余户住户。去年3~7月,在对施工地点原有的6层楼房进行拆除工作时,“产生了很大的灰尘,但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周围群众对此进行了反映。张杰告诉记者,在今年5月开工后,这些关于灰尘污染的意见“再也没有出现了”。

  还有视频监控 360度可旋转监视器不留死角

  “注意,有一个站在甲板上的工人没有戴安全帽!”监控室传来这样的通知。原来,这个项目的视频监控系统已经相当完善,施工方一共安装了7个摄像头在工地中,包括出入口的360度旋转监控,任何角落都逃不出这些“电子眼”的掌握。

  “通过监控,我们能够对项目的方方面面进行把握。”负责监控设备的杨刘说。这位年轻的小姑娘管理着工地的安全和环保,进入工地不配戴安全帽,施工灰尘等情况都必须由杨刘监控,这个“电子眼”设备显然帮了她大忙。“有了监控器,我不用到处巡视了,每天守在监控器面前就足够了。”

  除此之外,工地上还有3个摄像头安装在基坑中的3台塔机上。成都市温江区安全监督站项目监督员黄兵告诉记者,为了从源头治理建筑工地污染,同时把控工地施工安全,这3个摄像头是由成都市建委安装并联网监控,“一有情况立刻通知施工单位,严重时立马要求停工”。

  强化建设工程扬尘治理措施,解决了建设工地扬尘污染突出问题,有效遏制施工扬尘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对此,建设局负责人表示,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门急诊住院综合楼,只是温江区正在进行的项目之一,完善的监管将确保成都各施工工地常态化保持文明施工标准化状态。成都商报实习记者 邹悦 摄影记者 陶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