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打造新的“绿色”保障

  近日,浙医二院青山湖院区举行了奠基仪式。两年后,浙江杭州临安青山湖地区的居民不仅能坐轻轨直达杭州市区,而且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服务。

    这只是青山湖科技城配套规划的一部分。除了医院,未来这里还将拥有3座学校,5个商业圈。此外,按照城市国际化、全域景区化要求,青山湖科技城已高标准修建道路100.3公里、造绿101.5万平方米、公建配套100万平方米。在做好生态保护、休闲旅游、城市风貌等规划的同时,紧密对接杭州城西综合交通枢纽、杭州二绕、留祥路西延等工程建设,全力争取快速公交B6、B4等线通达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正在探索其特有的发展路径,全面融入杭州主城区,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靓丽一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互相贯通、相互促进。青山湖科技城在探索发展过程中深入践行了这五大发展理念,尤其是其中的绿色和共享。因为“会呼吸”,因为插上了“共享”的翅膀,因此青山湖科技城在遍地开花的科技城中脱颖而出。

    “会呼吸”的科技城

    从杭州市中心出发,往西行驶半小时,就能达到青山湖科技城。除了正在修建轻轨的主干道上略有些尘土,进入青山湖科技城的大园路后,就会发现下着小雨的空气中都弥漫着甜味——这是大自然特有的味道。如果不是刻意提醒,你不会发现在这片青山绿水中“种”下的几幢建筑,就是青山湖科技城的产业园区。

    百度地图显示,青山湖科技城被一片绿色的森林包围图中点1即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所在地

    一般情况下,森林环境中的空气负离子浓度都要高于城市居民区。据环境学家研究,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在20个以下时,人就会感到倦怠、头昏脑胀;当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数在1000~10000个之间时,人就会感到心平气和、平静安定;当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数在10000个以上时,人就会感到神清气爽、舒适惬意;而当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数高达10万个以上时,就能起到镇静、止喘、消除疲劳、调节神经等防病治病效果。

    有别于一般的被企业厂房和写字楼环绕的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显然是一座“会呼吸”的城。“青山湖科技城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最高的地方每立方厘米超过2万个;科研院所集聚区室外PM2.5基本在70以下、室内基本在35以下,常年优良”,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主任沈慧说这样的空气质量不仅得益于森林面积占青山湖科技城63.5%,同时也要感谢这里有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多达10平方公里的水域。“这样的环境,不仅让人神清气爽,而且有助于科创产业人才灵感的激发”。

    事实上,青山湖科技城的“绿色”优势,并不是最近才被挖掘出来的。早在2009年,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省丝绸科学研究院等数十余家浙江省属科研院所囿于市区土地等资源限制,准备拓展发展空间。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浙江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科技城),这些科研院所经过比较投票,最终选择了位于临安的青山湖科技城,并最终于2012年前后动工建设。“当时选择青山湖科技城的时候还没有轻轨规划,最吸引他们的就是这里的优美的生态环境与研发、中试、产业化的良好发展空间。”沈慧说。

    科技打造新的“绿色”保障

    早在2009年就致力于打造“低碳技术示范区”的青山湖科技城,并不只拥有青山绿水等天然的“绿色”资源。在后续的道路上,青山湖科技城也坚持“绿色”发展。在这个城市内部,11万伏电力线路全部入地,智能电网初步建成,冰蓄冷技术、风光互补技术、无线WIFI、新能源充电设施等创新科技,为整个园区创建了新的“绿色”保障。

    落户于青山湖科技城的杭州国电能源环境设计研究院,为整个科技城核心区设计了一套热电冷三联供系统。目前这一系统可以使整个区域实现集中供冷供暖,整体节能30%以上。放眼望去,园区内管委会大楼、厂房、写字楼、商场等公共建筑,看不到一台中央空调外机。

    杭州国电能源环境设计研究院董事长叶水泉介绍,这套三联供系统是在科技城内集中建设一个5000㎡的分布式能源站——相当于把所有中央空调的外机都集中放置,从而节省了40%的建筑面积。同时,有别于传统的发电厂仅利用高品位的“高温”蒸汽发电的现象,这套系统是将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中温”蒸汽用于制冷或采暖,用“低温”蒸汽来输送热水,因此整体能源利用率高达85%,远超过传统电厂40%的利用率。

    据悉,青山湖科技城的集中供冷供暖系统,在浙江省内是第一家。它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并且在节约能源的同时还节约了土地资源,为新入住的业主节约了前期投资成本。“相当于‘开发商’给业主提供了免费的中央空调、地暖、新风系统和24小时热水,而且后期的使用成本还没有增加”,叶水泉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创新在“共享”声中落地

    “绿色”的青山湖科技城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集聚了香港大学浙江科学技术研究院等46家高端创新载体、120家规上企业、500余家科技型小微企业、2100余名高端人才,每年发布科研成果100余项,是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浙江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浙江省自主创新示范区。

    而这些科技创新并非“孤独”地存在于科技城内,他们是因“共享”而开花结果。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专门设有院企服务部门,负责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无缝对接。同时,科技城内银江、博济等知名科创企业孵化器运营商,经常会组织线下沙龙活动,为专家和企业牵线搭桥。

    除了线下的活动,线上的信息共享更为活跃。实名认证的“青山湖科技城智慧服务云平台”里,企业和科研院所可以进行正式的项目对接。除此之外,青山湖科技城还有一个名为“青山湖微沙龙”的微信群,目前共有393人,包括管委会、企业、科研院所和知识产权、法律、金融等中介服务组织人员。青山湖科技城内“小而微”的专家咨询、厂房闲置、设备租赁等问题都能通过微信群快速而高效解决。

    比如,杭叉集团在新叉车仓储过程中,存在难以在仓库中快速寻找特定批次叉车问题。杭叉集团技术人员在微信群里一说,香港大学浙江科学技术研究院工业物联网研究所专家就表示可合作解决。此后,双方在线下对接,合作实施了云叉车智能仓库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项目。

    青山湖科技城注重环保、和谐的绿色发展模式,使共享发展成为有质量的发展。同时,这样的绿色发展模式,需要高质高效的创新发展、全面均衡的协调发展、优化融入的开放发展作为支撑,更因为插上“共享”的翅膀,使得这座绿色的科技城“呼吸”得更加顺畅。

图一:青山湖科技城核心区

图二:魅力科技城